首页 >> 摄影人在行动

“疫”线传真|请别再和我提“大片”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刘宇 责编:张双双 2020-02-28

1582981526971150.png

     前些日子憋在家里,感觉时间都停滞了。而在武汉每天忙忙碌碌的,要不是朋友提醒,我都没意识到已经出来一周了。

 640.webp.jpg

一辆救护车从小东门天桥下驶过。 刘宇 摄

     在北京时,每天睁眼第一件事是看疫情进展,各种帖子狂轰滥炸,微信刷到头晕眼花,脑子里充斥了太多关于武汉疫情的信息。来到这里后,除了回复一些朋友的问候,几乎不看帖子了,特别是关于疫情的帖子。虽然身在武汉,反倒不如过去对宏观的情况了解多。我不知道现在新增了多少病人,也不知道“钻石公主”号怎么样了。一方面时间确实不够用,另一方面也有意屏蔽外界声音的干扰,只想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记录下来。我知道,这种观察是非常表面,甚至是片面的,因为我能看到的只是某个局部,而且只是疫情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局部。当你再把局部中的某个点定格,为什么拍这个而不拍那个?只要经过了选择,就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

640.webp (1).jpg 一位女士带着宠物狗从中南路过街天桥经过。刘宇 摄

     昨天在武汉摄影人黄一凯和俞诗恒的帮助下,我和搭档陈黎明拿到了全套的灯光设备,其中的周折不表也罢,反正可以随时随地布置起来一个相对专业的人像摄影棚了。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必受环境和光线的限制,全天候地把心思全用在拍照片上。

 640.webp (2).jpg黄一凯(右)与陈黎明在小区门口交接器材。刘宇 摄

 640.webp (3).jpg新认识的朋友俞诗恒在他的广告摄影工作室为我们准备了全套人像拍摄灯具。   刘宇 摄

    拍照时,医护人员经常称我俩为“师傅”,听着挺亲切,也许他们觉得我们就是个照相的。但我们毕竟是专业摄影人,哪怕拍张纪念照,也应该是专业水准的。

    新闻摄影师与商业摄影师完全是两个行当。如果没有影室拍摄的经验,扔给你几个灯,真不一定玩得转。好在陈黎明是一个器材控,各种用于摄影的电子设备都难不倒他。而曾和朋友玩过摄影室的经验这时也帮到了我。再次体会到:没有一种经历是没用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回报你当年的付出。

 640.webp (4).jpg陈黎明在为医生拍人像。刘宇 摄

     不少知道我来武汉的朋友打电话、发微信,提醒我注意安全、保护自己。更多素未谋面的人在我的公号下留言祝福,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动,在此一并致谢。也有一些人期待看到我们的大片,都是好意。说真的,这事我没有想过。大片可遇不可求,作为曾经的新闻人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而这次的主要任务非常明确,就是为可敬可佩的医务人员拍肖像,对我来说,这事已经够大了,其它的都是搂草打兔子,随缘吧。

640.webp (5).jpg在汉口江滩对面的医疗队驻地酒店,北京医院医疗队队员希望以长江和对岸的楼群作为背景,拍下大合影留念。陈黎明 摄

     我曾经和朋友说,摄影没那么重要。听到这话从一个三十多年的老摄影记者嘴里说出来,朋友觉得很诧异。我意思是看和什么比,摄影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当你饿到不行的时候,是想要照片还是方便面?生活中有很多比摄影重要得多的事情,更不要说生命。没有摄影生活会不同,但仍然会继续,但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这场与生命赛跑的战役,是医护人员和与病魔抗争者的主场,不是其他人的秀场。

     搞定了车辆、器材以及杂七杂八的事情以后,拍摄就进行得非常顺畅了。今天上午,我和陈黎明终于有点空余时间,拍些疫情之下武汉的市井生活。

 640.webp (6).jpg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会骑着电动车给环卫工人带来一些蔬菜水果。陈黎明 摄

 640.webp (7).jpg一位医务人员推着购物车前往圣玛丽妇产医院。刘宇 摄

 640.webp (8).jpg

疫情期间,武汉的各处建筑上都拉出战胜病毒,加油打气的横幅。小东门过街天桥下,身着隔离服的行人骑车通过。陈黎明 摄

 640.webp (9).jpg “龙王庙”是武汉汉口的标志性老码头之一,疫情下这里也停止了航运,并安排了专人管控。陈黎明 摄

 640.webp (10).jpg一位市民带着生活用品穿过街道。刘宇 摄

 640.webp (11).jpg各个居民社区都实行了严格管控,无法正常外出购物的居民靠送货小哥运送生活用品。陈黎明 摄

 640.webp (13).jpg一位保安每天都要带着“花花”在空荡的街道上巡逻执勤。陈黎明 摄

 640.webp (12).jpg我们赶到汉阳鹦鹉大道租用车辆,来到停车场时,车主文先生发现钥匙没带,急急忙忙穿过空荡的街道,回去取钥匙。 陈黎明 摄


图|文:刘宇 (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