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人在行动

新华社记者程敏:凝重的气氛中,我看到了决心和信心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张双双 2020-02-04

从2019年12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伊始,武汉迅速成为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和许多医护人员一样,大量媒体从业者和摄影记者也在第一时间“逆行”来到武汉,展开新闻报道和追踪。这其中就包括新华社摄影部官方视觉分享平台“新华视界”的数十位同事,除夕、大年初一以及整个的春节假期,他们一直都坚守在武汉抗疫、防疫的最前线:无论是华南海鲜市场,还是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无论是人流密集的机场、火车站,还是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他们一直在武汉,一直在疫情发生、发展的现场,不断地发出关于疫情的最新报道。

640.webp (3).jpg

新华社记者程敏在采访时自拍。 

疫情来势汹汹。

1月22日,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湖北省政府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当天,我赶到武汉协和医院。在那里,一些医护人员已经开始组织党员突击队,以生命宣誓。30余医护人员在1月22日奔赴新战场。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凝重,也读到了决心。

1月23日,一个消息突然到来:当日上午10时,武汉封城。

得到消息,我意识到这次的疫情已经非比寻常。

我估计10点后地铁就进不去了,于是,赶在9点半左右,我抄起一架相机,跑到最近的地铁站,刷卡进入,发现里面已经是空荡荡的,没有人等车,也没人在即将开车的车厢里,入口处有3位安检员在查体温,站台上有1位工作人员,车厢里有1位清洁工。

此情此景,让我有些恍惚,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我打电话确认了两位摄影弟兄的位置,并迅速分工:肖艺九去市场和城东高速口,熊琦此时正好从老家开车回来,直接到城西高速口,我去火车站。

过了上午10点的武汉站,进站口已经封了,看来离汉通道已经关闭。出站口里,还有少量外地来汉的乘客下车后步履匆匆地往外走。与出站口同层的地铁站也关闭了,一队工作人员在整队集结。

小商店、食品店大都关了门,有几家商店的工作人员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关门。退票处的窗口前,一些走不了的乘客在办理退票,上方的大屏上,车次信息栏一片空白。广场上有少量乘客,拖着行李徘徊。一辆辆公交车回到场站,停下,关门,慢慢排成长龙。

我拿出小飞机,围着车站飞了一圈,记录下这一刻。

天气阴郁,电脑里航拍的照片灰灰蒙蒙,恰如这一刻的城市心情。

从这一天起,每一刻,都有无数的变化。在手机一条条迅速传播的各种消息冲击下,人们的理性在勉力支撑。

好在,终究还有人负重前行。

1月24日除夕夜,各地组建的医疗队纷纷出征。

大年初一的凌晨,武汉,迎接着一支又一支驰援队伍。当天中午,援汉的上海医疗队伍136人集结,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附近驻地开展培训。来自北京的专家讲课,以便大家迅速进入角色做准备。在一张张戴着口罩的脸上,我看到的是一双双认真而坚定的眼睛。

有的增援医疗队成员拿着手机,不断拍摄着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一边拍,一边认真地研究、学习。而医疗队领队和医院院长迅速接洽,实地探查场地,部署设施安置方案。第二天,这些千里驰援的医护人员,将在这里开辟新的战场。

解放军也来了,我见到陆军医疗队时,他们以军人的效率,迅速接手了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两个腾空病区,仅仅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改造布置成重症病区。

这些军医中,大多数人都很年轻,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黎云的话说,“脱下军装,他们都是孩子。”

就是这样一群穿着迷彩服的“孩子”们,坚定地走进他们自己搭建起的高危病房,在那里,他们是那些陆续被送来的重症患者的希望。

疫情远未结束,我们需要决心,更需要信心。

640.webp (1).jpg

1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开始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当日,解放军援汉医疗队在武汉全面展开救治工作。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成建制接管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两个病区。

640.webp (2).jpg

1月25日,上海医疗队医护人员在培训会上。当日凌晨,上海医疗队共计136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并立刻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附近开始培训,培训后将参与疫情防治工作。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9期·2版

图文:程敏

来源:新华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