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张双双 2018-10-22

QQ截图20181022144237.jpg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于2018年10月20日隆重亮相“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展厅呈现斩获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金收藏奖的20位摄影师作品。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聚焦于不同族群的社会文化变迁,收到来自全国977名投稿人的1818组作品,图片总计25008幅面。经11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谨认真的评审,评选出20组优秀作品,授予“中国民族博物馆民族影像志金收藏奖”。

这些作品以视觉化书写记录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品遵从真实性原则,是一种沉浸式的观察、体验与记录,而非蜻蜓点水式的旅游性、猎奇性拍摄;作者们透过镜头表达理解与尊重的态度,摒弃了虚假的摆拍以及浅薄的伪民俗;他们不动声色地嵌入目标人群的生存环境,对拍摄对象的生活细节进行深描;就总体而言,这些看起来琐碎平常的影像话语,实际上却构建出激动人心的宏大叙事,连缀出一部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社会史图景。

部分入展作品:

德戈金夫《新草原照相馆》

库尔班江《挖玉人》

石晓军 《花会那些事》

滕利明《蒙古戏剧的活化石“呼图格沁”》

严新荣《船上看大戏》 

杨学飞《即将消失的族印——独龙族文面女》

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颁奖仪式将于10月24日下午2:00在中华世纪坛发布厅举行。


1.jpg

“社会转型时期的民族影像志表达”

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高层论坛

(10月24日 14:30~17:00)

发言嘉宾名录


1. 《影像的记录与思想的图景:生活世界中的人与国家》

关 凯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 《穿透文化表象的人类学摄影》 

梁君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3.《民族题材影像的获得与使用》 

巴义尔

《民族画报》原编委、蒙古文版编辑部原主任、高级记者。

4. 《他者目光与自我审视——关于民族影像的自我思考》 

朱 炯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摄影学博士。

5. 《大众摄影时代对民族影像志作品生产的影响和作用》

尤文虎

《大众摄影》新媒体执行主编。

6. 《致敬庄学本,用影像传承羌族文化》 

徐 献

独立摄影师,四川新闻摄影协会2009-2010年度摄影“十杰”。

7. 《民族影像志中的文化穿透》 

韩连贇

民俗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8. 《浅谈摄影美学理论与摄影本体语言在影像民族志创作中的应用》

德戈金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青年摄影师资助奖得主。

论坛简介

“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高层论坛”是中国民族博物馆为总结民族影像志创作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大众及专业摄影更深层次呈现我国各民族的文化遗存与历史变迁而创建的高端摄影理论研讨平台。2018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高层论坛将于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期间举办。

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本届论坛聚焦“社会转型时期的民族影像志表达”主题。关注民族影像志实践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极具深意的价值。由于社会转型起因于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往往表现为对传统社会文化的变革需求,由此带来充满激荡、转换、融合的文化现场与社会景观。其间,变迁与消逝不可避免,记录与存放的努力亦千钧而发,因此用镜头记录那些正在迅捷变迁的文化现象与社会场景,保留濒临消失的历史瞬间和人文记忆,并使这些凝固的影像具备展开文化描述与历史研究的价值,这样的民族影像志具有不可替代的收藏意义,同时也具有凝合社会、构建文化认同的潜在效应。

本届论坛将深入探讨民族影像志摄影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实践模式、趋向、规律,以期进一步完善民族影像志摄影实践的理论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