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繁荣发展看摄坛之新环境有新挑战,新职能赋新机遇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文 张佺 高洁慧 2016-11-25

1480066662910995.jpg系列报道之二

新环境有新挑战,新职能赋新机遇

2014年10月,一位摄影人的遭遇牵动了许多人的心,自由摄影师王搏在前往筹备捐助西部师生联系点的途中遭遇车祸并住院,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专程前往医院探望。时隔两年,王搏对车祸责任方的诉讼终于赢了!王搏说,在一审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他得到中国摄协多方协调和大力帮助,最终在二审中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通过组织努力,使摄影人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正是中国摄协为摄影人服务的职能之一。2015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中国文联组织的全新职能“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每项都与摄影人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更成为中国摄协及全国各级摄影家协会面对新环境,迎接新挑战的重要指导方针。

筑梦中国,个体与时代共振

2016年新年伊始,新一批“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在上海虹桥机场 亮相

2016年新年伊始,新一批“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在王府井商业街亮相

2015年11月,“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来到长沙地铁

上海地铁里的“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

2015年春运期间,工作人员将“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制成年历送给高铁上回家的人们

北京T3航站楼文化国门展示“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

北京地铁里“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

2015年春运期间,“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在北京西客站大屏祝回家的人们平安幸福

2014年9月,“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在北京大栅栏展出吸引众多观众

2015年 9月25日,“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展览在悉尼世界广场隆重开幕。

2015年4月10日,“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展示中国魅力

2014年伊始,许多摄影人惊奇地发现,中国摄影报头版大照片有些“不一样”了。中国摄协和中国摄影报精心策划、面向全社会征集的“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开始以此为平台走进人们的视线。表现当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建设成就,捕捉传统文化、民族美德、文明风尚的精彩瞬间,把中国人寻梦的理想、追梦的奋斗以小见大地表现出来,成为这项用影像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创举的主旨。一期期“中国梦”,讲述着一个个或欢欣鼓舞、或坚忍不拔的中国故事,带着满满的正能量,让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得到直观真实的展现。

近3年来,“中国梦”影像公益广告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多屏融合”的现代技术手段,下基层、出国门,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不仅在各大摄影节庆活动展出,还在北京、上海、长沙、无锡等城市的地铁站等长期陈列展示,不仅走进北京西客站、首都国际机场,让更多公众感知家国情怀,感受真善美,还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滚动播放,让各国游客叹为观止。无论在国内一线城市,还是法国巴黎、意大利贝莱塔、圭亚那乔治敦、墨西哥等地的现场展览,还是在丹麦、古巴等国的大屏展播,“中国梦”影像公益广告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充分显现着中国的摄影文化自信。“中国梦”影像公益广告还进入新华社的“新华影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几个城市的主要街道、公园、商业区和公交枢纽的近千块新华影廊大屏幕和液晶终端上向公众进行展示。

此外,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追梦足迹”主题影展、“中国人 中国梦”摄影艺术展、“中国梦——人民生活与社会变迁”展览、库布其“沙漠绿洲中国梦”等展览也以各富特色的影像,书写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传奇。

摄影师宁舟浩已有3幅作品入选“中国梦”影像公益广告,其中表现一对海南百岁夫妻的《一生相伴 百年好合》在北京地铁里已展示了近3年,每每路过驻足,都让他感到“个人表达和时代精神实现了共振。”随着照片广泛传播,来自陌生读者的微笑、信任、泪水、用力地握手、热情的电话、温暖的留言……都让他感受到了影像力量和时代温度。他笑称:“对于一名摄影师而言,让自己的个人体验和社会的公共价值实现最大化,这辈子就没有白过了。”

摄影师胡国庆作为导师参加了“中国梦”影像公益广告创作工作坊,他说,“梦想就在眼前,可感可触。”自己亲眼见证了摄影师们用镜头深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用画面热情讴歌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感悟到民族复兴路上的点滴感动。

“中国梦”主题摄影创作备受关注,“中国梦”影像公益广告使得更多摄影人明确了方向,找到了路径,在业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会员培训,精神与方向指引

1784760786.jpg

第九期会员专题研讨班现场

10月21日,近200名中国摄协会员汇聚在秋色渐浓的山西省宁武县芦芽山下,中国摄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第九期专题研讨班在此开班。精心制作的《学员手册》让培训日程一目了然,《摄影工作者自律公约》更让大家体会到了身为摄影人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和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太阳等担纲的几场讲座,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倡导将中国精神与文艺创作有机结合,将摄影理论与本土特色相互融合,内容丰富多样,日程安排紧凑,因地制宜地为大家上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摄影课。

至此,中国摄协已先后在北京、江苏常州、安徽宣城、浙江杭州、江西鹰潭、河南郑州、黑龙江哈尔滨、山东威海和山西忻州组织举办会员培训班9期,共计培训会员1901名。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祖国各地摄影人中间落地开花,成为大家的精神指引。

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临沂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吕全新认为,经过培训,基层摄影人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向更明确了,应该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下一步,他计划带领会员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加强摄影本土化,抓住本地摄影资源进行开发宣传,争取生产更多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作品。

浙江省金华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叶钟在培训班期间加入了培训班学员微信群,同班的摄影人在培训结束后仍然在群里进行着密切交流,甚至在不同的基层组织间策划起互动交流活动。他说,参加会员培训,让他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理解更加深刻,为基层组织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野。

曙光学校,面向未来的教育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曙光是一天中最富朝气时段的象征,更寓意着美好的前程和灿烂的未来”。今年6月19日,安徽省第一所中国摄协“摄影曙光学校”落户金寨县希望小学,这里正是摄影家解海龙的经典作品《我要上学》的拍摄地。

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则迎来了一群热爱摄影的小客人。由中国摄协主办的“我看见的世界”摄影曙光学校作品展在这里开展,集中汇报了中国摄协“摄影曙光学校”公益项目开展4年来的成果,成为中国摄协送给摄影曙光学校孩子们最特别的儿童节礼物。

中国摄协“摄影曙光学校”公益项目于2012年6月正式启动,旨在依托丰富的专业摄影资源,在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打工子弟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地开展摄影基础教育,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建37所摄影曙光学校,共有100余名摄影志愿者参与其中。在2016年2月由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13家部委、新闻单位组织的“四个10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荐活动,“摄影曙光学校”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在“摄影曙光学校”拉萨市第四高级中学担任志愿者的青年摄影师王伟涛3年多以来见证了摄影为孩子们带来的变化。在他眼里,“摄影曙光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接触摄影的窗口,对美育教育的帮助是最直接的。孩子们学到了一技之长,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王伟涛本人看世界的角度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蔡红竹是“摄影曙光学校”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的摄影志愿者,3年多来,他眼见孩子们从不了解摄影,到学校配给相机,到能够出作品,到爱上摄影的过程。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孩子们通过摄影,对各项活动的参与感都增强了,摄影氛围在这所地处山区的农村学校中越发浓厚起来。

“小朋友”的摄影学习如火如荼,“大朋友”的培训教育也没有掉队。11月11日,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养工程培训班在这个暖洋洋的冬日上午,在北京开班。摄影史、摄影理论、摄影实践……学员们在10天时间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有关摄影的一切,因为他们肩负着把先进摄影理念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重任,也将致力于用影像记录时代、服务人民,为本民族文化建设和摄影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自2014年以来,中国摄协已举办了4期这样的培训班。

来自贵州的布依族摄影教师李立洪在班上提出教师与教材匮乏、资金缺乏等基层摄影事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也希望记录各民族文化的影像人类学工作得到大力扶持。他期待少数民族摄影事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支持。

自律维权,文化自信的建立

2016年5月20日,中摄权协全国首席代表工作交流会现场

中国摄协2015年发布了写有摄影工作者应该遵守的16条行为规范的《摄影工作者自律公约》(简称“公约”)。“尊重被摄对象的肖像权、隐私权和名誉权”“遵守新闻、纪实类摄影中的真实性原则”“在创作中自觉爱护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这些明晰而简约的条款,在摄影界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对于推动新时期摄影工作和摄影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河北省遵化市的基层摄影家高守国认为,“公约”发布正当其时,摄影人只有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发扬担当精神,找准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正确的价值观鼓与呼,才能充分发挥摄影为时代留影、为历史存证、为民族纪行、为人民写真的重要作用。

而维权,则与每一位摄影人自身的利益切实相关。

2014年12月,经中国文联党组会议研究决定,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成立权益事务保护部,中国摄协分党组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保护摄影人的各项权益,随后组织开展一系列座谈会,将“自律维权”职能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权益事务保护部的成立旨在帮助著作权所有人依法保护其自身权益;负责推动摄影作品更广泛地传播和使用;培养良好的摄影创作环境,构建合法畅通的作品使用渠道;宣传和普及有关著作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进行摄影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研究;协调摄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依法开展摄影著作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2014年6月7日,经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审核编号备案,广东东莞摄影家李志良的《安徽黄山》等10幅作品鉴证每幅限量20张,将被收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国摄影优秀作品数据库”,给予50年版权保护。作为唯一专业开展摄影艺术品鉴定备案业务的组织,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除对作品限量进行鉴证外,还将为每幅经过鉴证的限量作品提供防伪标志等服务,在保证摄影家权益、规范影像艺术品市场的同时,更好地保障摄影艺术品收藏者的权益。这对我国摄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摄影收藏市场的理性规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征求意见的工作,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邀请摄影界人士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后来为摄影界提出的延长摄影作品著作权保护年限,增加摄影艺术品追续权等意见均被有关部门采纳。

2016年是中国摄影家权益保护史上的重要一年——年初,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发展首次覆盖全国,这是自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积极推进在全国省、市两级设立首席代表的成果之一;4月26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发布了“百万稿酬分配”公告,成为中国历史上教科书摄影作品稿酬的第一次集体分配;9月30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和中国工商银行联名推出中国摄影界首张专属银行卡“摄影家银行卡”,并向该协会每位会员免费专有发行,标志着中国摄影版权保护事业站上了新的起点;11月4日,由中国摄协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权益保护事务部承办的“肖像权与纪实摄影”主题论坛落地中国摄影艺术节,摄影界专家齐聚以“纪实摄影师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在公共场合个人肖像权和公众知情权之间的优先关系”为主题,探索摄影人自身利益与肖像权人利益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