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走在熙熙攘攘的深圳华侨城创意园里,各种创意商品琳琅满目,妙趣横生的艺术设计随处可见。设在此间的几处2016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展场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的可以安静地坐在银幕前欣赏波兰、法国等国纪录片巡展,其中一些干脆没有字幕,观众可以面对影像自由发挥想象;有的展厅专门制作了巨大立柱,上面镶嵌平板电脑,可以让观众选择想要观看的影片。福田艺术馆(雅昌)是一个相对僻静的场所,众多国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在这里展出,除了传统的照片悬挂之外,还有短片的播放,投影的使用,可谓声光电俱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出吴超工作室的多频动画装置《悬浮》的展场里,人们还可以躺在散落在地上的懒人沙发上,享受着叙事的不可预期性带来的对影像本体意义的重新阅读。
今年已是三度举办的2016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于9月23日正式开幕,由深圳市大乾艺术机构策划执行,主题为“我是他者”,共有国际、国内、在地以及独立等四个单元,分别在深圳大学美术馆、福田区委大楼、深圳图书馆、福田艺术馆(雅昌)、中心书城、中心公园、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等多个场馆展出,展览将持续到10月22日。其跨媒介的影像交流方式和融入更多当代元素的展陈与互动,也成为深圳这座包容与创新并存的城市一道不可多得的文化风景线。
国际经典联袂展出
10月初的深圳依旧是夏天的节奏,深圳大学里绿树成荫,前来观展的人们在欣赏完校园美景之后,可以走进深圳大学美术馆,一睹玛格南经典作品的真容。名为“玛格南手稿:摄影经典的诞生”的展览把一批广泛传播的摄影经典名作和它们的底片接触印样一同展出,涵盖了60余位玛格南摄影师,作品时间跨度近80年,最早的拍摄于1933年,最晚的拍摄于2010年。为了确保展品质量,所有展出的摄影作品均由玛格南图片社制作并运达深圳展场。
另一个重头戏“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作品展”,为了贯穿“鼓舞人们关注地球”的宗旨,该展览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形式在深圳中心公园进行户外展出,在艺术性、展出形式、参与性层面皆具有突破性。展出的作品包括《阿富汗少女》、《热气球“探索者二号”》、《海底漫步》等经典作品。展览与深圳知名艺术家周力的作品相结合,让摄影作品在周力的大型艺术装置上展出,使其整体成为一件巨大的艺术作品。对于参观展览的市民来说,他们亦是作品的一部分,参观者的加入无疑是对“眼见为实”、“关注地球”主旨的最大深化。
除了静态展览,国际单元还将展出多个动态影像展,比如“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多媒体作品2016中国巡映”、“波兰影像巡映”(播放7部波兰的纪录片)、“法国影像巡映”、“美国新奥尔良摄影节放映展”、“吴哥窟摄影节放映展”、“日本六甲山摄影节放映展”等,为本届影像节增加一大亮点。
国内艺术家集体亮相
国内单元邀请诸多艺术家开设个展,包括陈海舒、黄京、骆丹、马良、木格、慕容拖鞋、苏梓敬、孙彦初、汤南南、杨圆圆、张晋、张宪勇、张晓在内的13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深圳雅昌艺术馆以个展集群的方式出现,他们繁复多样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向历史、向情怀、向时代致敬,更是试图宣告以“主观”、“高科技”为依托的艺术新风尚。
该单元策展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杨小彦教授认为:“在这些视觉艺术家构建的乌托邦里,观看的意义甚至比视觉呈现更为重要。只是,和一般观念性思考不同,在这里,所有的作品均巧妙地回到了观看本身,成为不断地拆解与重新命名观看的一系列独特的语句。”
影像与城市紧密结合
在地单元主要结合深圳这座城市,用影像探寻城市发展脉络,用镜头记录我们的时代。以全新的观展方式,穿越时空,走进一个动静皆宜的微缩世界。其中包括“大师镜头下的深圳”、“执嘢——鳌湖映像”、粤港澳影像交流展、“家人与我”等。“家人与我”部分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拍摄者也可以是参与者,影像不仅仅在于瞬间的定格,它的永恒还在于定格下的故事。
名为“场域的毛细管”的粤港澳影像交流展位于福田艺术馆(雅昌),展览由九个艺术单位的摄影、影像、装置艺术作品构成,这是一次艺术家对近年来在日常生活、社区互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和艺术经验的分享,也是一次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讨论。展览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几个学生亲手制作的木偶装置,也有充满奇思妙想的动画短片。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说:“此次我们选取的是植根于珠三角的各类团体式艺术组合,它们所针对的问题和组织的结构并不一样,与社会产生互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这里面有以类似同人杂志为平台的聚合,有跨学科研究小组,有师生项目团队,还有私人网络组织;涉猎的问题包括‘低文学’式的自由发声、生命观测、虚拟现实、创意制品、城市研究、社区介入和公共艺术教育等。这样的一个个‘单位’,并不能算珠三角的特例,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它们与这个区域产生了水乳相融的结合,且呈现出某种地域性格,它们并不强大,却又像毛细管一样在这个场域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独立单元展名家力作
独立单元力邀国际知名艺术家参展,市民将看到由当代艺术家马良策划的匈牙利国宝级艺术家伊斯特万·霍凯(István Horkay)名为“迷宫”的展览,领略其数字艺术作品中历史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的分层之美;舞蹈摄影家路易斯·格林菲尔德如何用摄影去探究运动及其表现出来的潜力;今年离世的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家的马克·吕布镜头中的深圳;女摄影师高原以记录者,甚至陪伴者、参与者的身份追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图景等。
本届影像节扩大了影像概念,不仅有传统静态影像,也注入了动态活力,将表演、声音、装置,以更多元化、更宽泛的方式呈现在影像节当中。置于开放而多元的新兴城市深圳,本届影像节希望成为连接这些内外经验的聚焦点,不只是从世界图景下反观自身区域,也从内部来观照自我的复杂性和多种可能性,并让观者从社会文化到身体感知等各个方面获得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