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金像奖(简称“金像奖”)是经党和国家荣誉表彰工作机构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更多]
人像摄影之我见
郝远征
当光线掠过眼瞳孔,浓重深沉的暗影勾勒出凹凸有致的面庞时,当我们在熟悉或陌生的摄影师的引导下,展示出自己独特气质时,当灵动的照片装裱于精致的相框,不时散发出阵阵松木清香时,作为被拍摄者得到一张自己心仪的肖像,我想无需多言,它带给你的是无限的奇妙与美好。因为那一刻,我们以一种特别审视的目光看到了由光线和镜头再现出的自我,那是形象也是光影,是有个性鲜活的自己,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一种新途径和感悟。
这些应该是在我镜头前展现自我的被拍摄者们所能体会到的一种心境。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人像摄影的认知以及对人像拍摄的一些思考。
摄影史快书写到200年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会从生活元素中去提取被摄者和他们的故事。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但众多艺术形式并没有止步于此,它还需要提取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精粹,去加工、去提炼、去创造。卡什先生在二战时期拍摄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肖像《愤怒的丘吉尔》使卡什一举成名,同时也让世人记住了坚韧霸气的丘吉尔像一头怒吼的雄狮要与法西斯决战到底的形象。《愤怒的丘吉尔》之所以能成为传世佳作,得益于摄影师对人物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捕捉,更是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创作背景的。
人像摄影——之所以有此名称,乃是要区别于摄影家族其他成员的用意。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不同于新闻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我认为,广义上以人物为主题的拍摄都可以算是人像摄影。但狭义上,只有经过特别策划,有准备,有针对性地拍摄人物性格、特征和风采的作品才是此等意义的人像摄影。它具有广泛的大众审美基础。在我拍摄的人像作品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应该是为国家领导人拍摄的标准照片。在众多庄严时刻、在世界瞩目的发言声明时,通过电视、网络我们都可以看到领导人那拥有大国风范和非凡气质的照片,这是我们国家的形象代表。无论是现在,还是传媒不发达的早期,领袖照都在深刻的影响着世界,也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
与此同时,我还喜欢拍摄社会各阶层不同的人,用心灵和光线去塑造他们的形象。最近我下基层拍摄百岁老人,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每个老人那沟堑纵横的面容都浓缩着一个世纪的故事,他们那随欲而安、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不正是度过这生命长河的木舟吗?摄影给予了我认知社会的能力。
人像摄影中的现实风格绝不是简单地再现,在我实践的过程中,我清楚地知道面前的模特,尤其是非专业模特时,镜头前没有经验是正常的。人们并不熟悉这样的拍摄环境,所以表现出来的是紧张和不知所措的感觉。这时,我们按下快门记录下的只是漠然的瞬间,并不是人物平时所拥有的真实状态。所以我们要引导、要启发、要穷尽各种办法使被拍摄人达到平时放松的状态,并从中挖掘人物的性格。这种再现,不是简单地按动快门,而是有计划的、有准备的、有目的的再现,是有价值的再现。当熟悉了模特的各方面,并且成功的让模特达到放松的拍摄状态时,才有可能去用光影刻画人物。因此,拍摄前对被摄者充分的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基础工作。
现实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像摄影从过去走到今天也完成了本身历史的书写。早期画意风格的人像拍摄为和古典绘画搭边,会将人物的姿态、表情、环境都模仿成经典油画。随着人们观念和技术的发展,摄影开始走上自己独特地发展之路,也产生了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现在看来,过时的拍摄在当时年代正是时尚,这些岁月的痕迹可以在老照片上轻易地看到。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转动车轮,而潮流也是在不断轮回中发展进化,这些都影响到人像摄影的风格,有的超前,有的怀旧,而一些在历史淘金盆中留下的金沙则成就了摄影经典风格。我们如今仍然受着多种风格的影响,在传承中前进,在肩膀上成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世界,尤其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同样改变了摄影的世界,人像摄影开始了深刻而巨大的发展。人们不再受到成本的制约,可以随心所欲的拍摄,更多的尝试,更快的传播。离百姓最近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婚纱摄影产业了。在初期发展模式中,大批量、同质化的审美输出让人们知道了什么是千人一面。在创造了产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反思人像摄影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理念的转变,在当今生活中,个性追求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人像摄影开始了新的进化。多样化的风格带给我们精彩丰富的视觉效果,也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
现实生活影响着人像摄影,而人像摄影也影响着生活,彼此在不同时间、空间层面上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