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吴建斌:大上海·老弄堂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吴建斌 责编:张双双 2019-07-31

不远处。2018年7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

趁母亲不在家的时候。2017年9月,拍于杨浦区齐齐哈尔路。

城市探险。2019年1月,拍于杨浦区北外滩江边。

点赞。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废墟的未来。2017年6月,拍于杨浦区长阳路太和里。

分享开心事。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孤寂。2017年9月,拍于杨浦区通北路新康里。

归队。拍于2017年6月。

街头凉快。拍于2017年8月。

九十三岁老人。2018年9月,拍于杨浦区贵阳路。

空中奇观。2019年3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老人活动中心。2017年9月,拍于杨浦区平凉路。

理发师傅。2018年7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东海村。

遛鸟归来。2018年9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西方子桥。

买了一批辣椒。2018年9月,拍于杨浦区贵阳路。

美女陪伴。2018年7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

母女踢毽子。2017年11月,拍于杨浦区福宁路99号。

拿到政府补偿费。2018年11月,拍于杨浦区西方子桥。

起身助力绳。拍地:杨浦区杭州路,2017年11月

生活的样子。2017年9月,拍于杨浦区平凉路。

名:送货上门。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名:送外卖的找不见门号。拍于2017年7月。

名:微信支付。2019年3月,拍于杨浦区贵阳路。

名:休息。2017年8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

休息。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一人世界。2019年3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住在一起半辈子的兄弟四人。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最后几家人。2018年7月,拍于杨浦区蒋家滨小街。

拔火罐土法。2018年6月,拍于杨浦区周家牌路。

养鸽子的人。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齐齐哈尔路。

查看大图

不远处。2018年7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

趁母亲不在家的时候。2017年9月,拍于杨浦区齐齐哈尔路。

城市探险。2019年1月,拍于杨浦区北外滩江边。

点赞。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废墟的未来。2017年6月,拍于杨浦区长阳路太和里。

分享开心事。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孤寂。2017年9月,拍于杨浦区通北路新康里。

归队。拍于2017年6月。

街头凉快。拍于2017年8月。

九十三岁老人。2018年9月,拍于杨浦区贵阳路。

空中奇观。2019年3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老人活动中心。2017年9月,拍于杨浦区平凉路。

理发师傅。2018年7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东海村。

遛鸟归来。2018年9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西方子桥。

买了一批辣椒。2018年9月,拍于杨浦区贵阳路。

美女陪伴。2018年7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

母女踢毽子。2017年11月,拍于杨浦区福宁路99号。

拿到政府补偿费。2018年11月,拍于杨浦区西方子桥。

起身助力绳。拍地:杨浦区杭州路,2017年11月

生活的样子。2017年9月,拍于杨浦区平凉路。

名:送货上门。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名:送外卖的找不见门号。拍于2017年7月。

名:微信支付。2019年3月,拍于杨浦区贵阳路。

名:休息。2017年8月,拍于杨浦区眉州路。

休息。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一人世界。2019年3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住在一起半辈子的兄弟四人。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杭州路。

最后几家人。2018年7月,拍于杨浦区蒋家滨小街。

拔火罐土法。2018年6月,拍于杨浦区周家牌路。

养鸽子的人。2019年4月,拍于杨浦区齐齐哈尔路。

上海弄堂有近200年历史,随着时代变迁,老弄堂早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笔宝贵财富和历史符号。近二十年来,老弄堂迎来了又一次拆迁及旧改高峰,相对而言,杨浦区的老弄堂拆迁就稍稍的落伍了一步。

当下,这里正以高昂姿态、如火如荼地推进拆迁工作。事实上,有些片区已经挂满了安民条幅,有些已经拆迁过了一半,有些已经移为了废墟,有些已经圈起来开始建造高楼了。

走在这里的老弄堂里会发现有人高兴,有人呐喊;有人期待,有人恐慌;有人恋恋不舍,有人恨不得马上搬离;有人维权,有人弃权;有人心态平静如水,有人纠结得要死要活。我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记录的,有承前启后的时代意义。

我以为记录老弄堂起码有两点值得我们永远记忆:一是承载着上百年历史的弄堂里的物体,如马桶、三层阁、室外厨房、公用厕所、室外炉火、晾晒旗杆、就近街市、小商小贩、工厂遗址、戏台、露天电网、狭窄通道等,将消失;二是发生在弄堂里的故事,譬如邻里亲情、过节活动、结婚、丧事、邻里关系及曾经的喜、怒、哀、乐等等,也将消失。

这次展览只是我众多作品中的一少部分,算是老弄堂当下的写真集。这些所见所闻看似平常、琐碎、不起眼,但百年之后必定弥足珍贵。

摄影并文:吴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