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日常-观照”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胡嘉兴:《靈山》

来源:影像国际网 作者:胡嘉兴 责编:张双双 2017-07-31

查看大图

山水,是我看到最初的风景。

我生长在徽州,家乡绩溪是墨的发源地,因而在初习绘画的时候,就自然地使用笔墨。接触最早的艺术作品,便是寥寥几幅文人笔下的山水画。我常常凝视着这些画,想像自己就是画中的策杖逰山人,或是斜风细雨中的渔翁,这种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让我痴迷。

但却是一座山真正滋养了我的灵魂,它就是清凉峰。

我的村庄就在清凉峰的山脉里,在山里无事可做,我就沿着小河溯源而上,去寻找山与地交接处隐秘的深潭。或者长时间地看石头,看水流,看叶子,看雨,看雾,看星空。每年冬夏的假期,我都会走一二十里山路到清凉峰去住一些时日。走山路,是我与自然最为亲密的对话。有时在爬上峰顶的路途中,远看见一朵云与这座山相遇,等步入云里,那里却是一个风拍雨打或是云雾缭绕的世界。在密林里,在山重山中,一切都让我感到生命齐于万物,我的脚成了树根,我的手便是草叶。一个比人类的小小世界远为宏大的秩序存在在我生命的周围。

徽州有民谣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我也在那个年纪离开了清凉峰脚下的村庄在纷乱的社会里,隐逸的想法愈加强烈,但事实上我离开家越来越远,甚至离开了中国。于是这种隐逸的愿望就变成了浓郁的乡愁。

这些照片是在大学期间每次回到清凉峰拍下的。随手按下的快门都是心中早已有之的印记。在来到法国后,照片里的人对山与水的凝视,就成了我对故国的回望,也成了对自我灵魂的追问。

现代人的孤独感恰是用人造材料构建起来的,文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对大地的疏离。如果不能与自然相视相语,孤独就永无止境。山总是在那,村庄却空了,我们还有可能回去吗?

这组照片也向高行健和他的“灵山”致敬。

作者简介:

胡嘉兴,字子潜,旅法艺术家。徽州人,从小受笔墨传统与故乡风土的熏陶,痴迷于书画篆刻,山间漫游。中学时期开始接触摄影,从南京大学法语系毕业后,现居巴黎,攻读现当代艺术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