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摄影与爱同行,一场灵魂洗涤之旅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胡渣 2017-04-26

第一站:鲁甸县龙头山。三年前,鲁甸县龙头山地震时,这座镇政府是唯一没有被地塌的建筑。也成为了灾后重建家园的重要根据地。如今这个镇政府作为地震遗址而保留下来。

三年来,龙头山镇乡民不懈的努力,重建家园。如今,已初具规模。一路上,还是能够看到许许多多乡民依然奋战在一线。

龙头山镇中心的交通便利,各类物质还算可以畅通的到达。但是住在深山里农户则不那么幸运了,那里是交通工具所无法到达的地方,一切都只能依靠双脚徒步而行。所以住在这里的农户,也成为了一切救援物质难以抵挡的盲区。

沿路还是能见到那些被地震破坏的危房,至今还未修复,房子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询问当地农户,为何不寻找政府的救助。农户无奈,早就上报过了。

就是在这样的危房里,居住着一家八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四个孩子。看着孩子们居住在这样的“废墟”中,娴熟的干着农活,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说出口。

当地向导介绍说,这位奶奶八十岁了。心里默默的想,其实看起来更像九十多岁的样子。

山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随处可见空巢老人。这位爷爷,儿子已经去世,女儿也远嫁他方。物质的救援,也无法补助他内心的空虚。更何况仅仅是一时的救援,也无法从改变他生活的现状。

也有一些青壮年留了下来,组成合作社自主创业,进行自救。他们养鸡,买鸡蛋和土鸡。

也种植豌豆和土豆。

这个双蛋黄,农夫强烈要求我帮忙拍一下。合作社说之前想做众筹,但是被平台嫌弃照片太难看。让我多帮忙拍摄几张食物的照片。我想这也是我作为摄影师唯一能帮到他们的地方了。

也是因为这些自强不息,让农户至少有了足够的收入能够养活家人,让父母留在身边。所以相对其他家庭来说,合作社的农户是幸福的。毕竟,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才算拥有了完整的家。

留在山里的大学生。这个合作社的姑娘几乎是忍着哭讲完自我介绍的。她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从小到大,是由舅舅舅妈一首拉扯大的。因为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也没什么感情基础,所以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山里,帮助舅母经营合作社。我想这就是爱的回馈吧,重善因,得善果。

回镇上的公路上,随处可见弓着身子背着竹篓的老人蹒跚前行。

第二站。梭山镇中心小学。从鲁甸县出发,到梭山镇中心小学,翻过了一座有一座延绵的大山。三小时的车程,真正感受到了“这里的三路十八弯”。

虽然路途遥远,但是沿途道路都修整的还算好。初来梭山镇,让人仿佛有一种来到世外桃源的感觉。因为交通还算便利,所以梭山镇中心小学的教育设施还是不错的。这里读书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周围大山。因此大部分住校,周末再步行三四小时的山路回家。

到达梭山镇中心小学,已经是中午时分。孩子们都在操场上午玩耍,山里的孩子不像城市,每个小朋友都有手机、IPAD这些。他们最大的娱乐,还是这些最简单的体育运动。跳绳,打篮球等等。

学校依山而建,一边是城镇,另一边便是悬崖峭壁。着实为这些悬崖边缘攀岩的孩子捏了一把汗。

不过这里其实并不是我们这次形成的主要援助的对象。因为我们去的地方,在更深的大山里,交通不便,救援物资无法到达的地方。

第三站:挖水小学。相对于前面平坦的道路,去往挖水小学的道路则可怕的太多。一路崎岖不平,基本只能容纳一辆小车通行。如果遇到交会就非常难办了,必须寻找道路相对比较宽的地方。如果不是聘请了当地的老司机,自己是根本不敢在这样的山路行驶的。不过其实就算是聘请了老司机,在副驾驶座的我也时常在一次次邻近悬崖的弯道,给吓的一身冷汗。

挖水小学,鲁甸县海拔最高的学校,2700米,与四川的大凉山相邻。学校只有一、二、三年级,共70多个学生。这里世代居住着彝族、苗族、和少部分的汉族人,过着几乎于是隔绝的日子。所以对于我们的到来,挖水小学的学生都充满了好奇、羞涩。远远的看着,不敢接近。

可是当我们提议想和孩子门拍个合照时,我的话音刚落,一群小朋友们非常有秩序的各就各位,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我瞬间震惊了,这是我以前完全无法想象的情景。这样一张合照,城里的孩子,没有耗费半小时,肯定拍不了。

挖水小学,应该是整个挖水村最好的建筑了,也是在震后重建的唯一具有抗震结构的房子。当地村民虽然贫困,但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所以无论家里多穷,都会送孩子来上学。

因为缺水,这里孩子卫生条件都极差。所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或多或少因为卫生条件差而引起的问题,比如红眼睛。

脏兮兮的手,随处可见。

甚至学生喝的水,都是很脏的,看起来有点像洗菜用过的水。不过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他们对快乐的向往,也是同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坚强。

我们来到这里,看到他们最淳朴的笑容。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严重不符的成熟。让人心酸的成熟。 同行的摄影师问,你会想爸妈吗? 孩子说,会。 摄影师又问,那想爸妈了会哭吗? 孩子说,不会,我要坚强。 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眼眶泛红。别过头,不让我们看到她内心柔软的一面。

与其说是我们在帮助他们,不如说是他们洗涤了我的灵魂。虽然贫困,但是那份乐观和坚强,是我们远远所不及的。想想我们所处的世界,满满的恶意,物欲横流。浮躁、受害妄想症、怨男怨妇,各种负面能量随处可见。反而是贫困的山区孩子,比我们更懂得乐观和坚强。

而这一堂课,孩子们才是我的老师。

为了体验孩子们平时上学的艰辛,我们和校长提出想要跟着孩子家里家访。校长一再强调山路难行,还是别去了。但最终因为我们的坚持,校长妥协了。没想到实际情况却远超我的预期,全是十分狭小的泥土路。只能容纳一个人前行,路特别滑,一不小心就跌落万丈深渊,当时我差点就怂了。路上让我触动最深的,还是孩子们的贴心。一路上,他们时不时的停下脚步,照看我们。虽然没有只字片语,但眼里深深的关心,我能感受的到。只可惜这样的画面我没能记录下来,因为我已经怂得小心翼翼的前行,根本无暇拍照了。

小姑娘的家里,首先看到的是这个怯生生的小男孩,打开一点点门缝,偷偷的躲在一旁看着我们。

小姑娘的父亲已经去世,现在跟妈妈和继父住在一起。我提出要给她和妈妈拍张合照,她说这是她生命中的第一张跟妈妈的合照。

我问小姑娘,平时在家里玩什么?小姑娘说,不玩什么,回家干活,做饭。我又问,那你做的饭好吃吗?这时候小姑娘有点自豪,但是又有点羞涩的说,好吃。你要不要尝尝看。说着,说着,低下了头。

不过最终,我还是没能吃成她的饭,实在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村里突然来了这么一行城里人,村民和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看热闹。清一色的妇女和孩子。

当我拿起镜头对着他们,他们躲到妈妈后面。即羞涩,又好奇。我和他们玩起猫做老鼠的小把戏,瞬间就把小朋友给逗乐了。

第四站:查拉小学。查拉小学。我们这个队伍,为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资,还有支教。山区里的教育资源有限,大部分的课程还是以数学、语文为主。因此我们自备了大量教具,给孩子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音乐、手工课。 美术老师,给孩子们讲解那个来自遥远国度的画家,梵高的故事。

让孩子们画梵高最喜欢的向日葵。美术老师带着音箱,让孩子们听着意大利歌剧,沉浸在音乐中,自由自在的作画。

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制作简易排萧,演奏小星星。

还有手工课的老师,教会孩子做回旋镖。

不过最开心的也许要属于课后志愿者老师们和孩子的游戏时间了。

来自北京小朋友的福袋和祝福。福袋是随机分发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其中一个小女孩,收到了一个变形金刚,大黄蜂。立刻就拿出来给大家分享,高喊,“我这有个玩具车,哪位同学想要。”

午饭时间,蜂拥而至的孩子们。

学校的食堂是免费的。但是只提供白米饭和青菜,还有很少量的肉。

但是查看孩子们手中的饭碗,全是青菜,没有肉。我问孩子们,“为什么都是菜,没有肉啊?”孩子们说,“肉不好吃。”我想不应该啊,“你们还在长身体,要多肉。肉很好吃的啊。”但是孩子的回答让我更诧异,“家里都是肉,青菜好吃。”孩子们的回答远超我的认知,是真是假,也不得而已。当然我还是真的希望孩子们说的是真的。

查看大图

第一站:鲁甸县龙头山。三年前,鲁甸县龙头山地震时,这座镇政府是唯一没有被地塌的建筑。也成为了灾后重建家园的重要根据地。如今这个镇政府作为地震遗址而保留下来。

三年来,龙头山镇乡民不懈的努力,重建家园。如今,已初具规模。一路上,还是能够看到许许多多乡民依然奋战在一线。

龙头山镇中心的交通便利,各类物质还算可以畅通的到达。但是住在深山里农户则不那么幸运了,那里是交通工具所无法到达的地方,一切都只能依靠双脚徒步而行。所以住在这里的农户,也成为了一切救援物质难以抵挡的盲区。

沿路还是能见到那些被地震破坏的危房,至今还未修复,房子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询问当地农户,为何不寻找政府的救助。农户无奈,早就上报过了。

就是在这样的危房里,居住着一家八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四个孩子。看着孩子们居住在这样的“废墟”中,娴熟的干着农活,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说出口。

当地向导介绍说,这位奶奶八十岁了。心里默默的想,其实看起来更像九十多岁的样子。

山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随处可见空巢老人。这位爷爷,儿子已经去世,女儿也远嫁他方。物质的救援,也无法补助他内心的空虚。更何况仅仅是一时的救援,也无法从改变他生活的现状。

也有一些青壮年留了下来,组成合作社自主创业,进行自救。他们养鸡,买鸡蛋和土鸡。

也种植豌豆和土豆。

这个双蛋黄,农夫强烈要求我帮忙拍一下。合作社说之前想做众筹,但是被平台嫌弃照片太难看。让我多帮忙拍摄几张食物的照片。我想这也是我作为摄影师唯一能帮到他们的地方了。

也是因为这些自强不息,让农户至少有了足够的收入能够养活家人,让父母留在身边。所以相对其他家庭来说,合作社的农户是幸福的。毕竟,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才算拥有了完整的家。

留在山里的大学生。这个合作社的姑娘几乎是忍着哭讲完自我介绍的。她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从小到大,是由舅舅舅妈一首拉扯大的。因为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也没什么感情基础,所以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山里,帮助舅母经营合作社。我想这就是爱的回馈吧,重善因,得善果。

回镇上的公路上,随处可见弓着身子背着竹篓的老人蹒跚前行。

第二站。梭山镇中心小学。从鲁甸县出发,到梭山镇中心小学,翻过了一座有一座延绵的大山。三小时的车程,真正感受到了“这里的三路十八弯”。

虽然路途遥远,但是沿途道路都修整的还算好。初来梭山镇,让人仿佛有一种来到世外桃源的感觉。因为交通还算便利,所以梭山镇中心小学的教育设施还是不错的。这里读书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周围大山。因此大部分住校,周末再步行三四小时的山路回家。

到达梭山镇中心小学,已经是中午时分。孩子们都在操场上午玩耍,山里的孩子不像城市,每个小朋友都有手机、IPAD这些。他们最大的娱乐,还是这些最简单的体育运动。跳绳,打篮球等等。

学校依山而建,一边是城镇,另一边便是悬崖峭壁。着实为这些悬崖边缘攀岩的孩子捏了一把汗。

不过这里其实并不是我们这次形成的主要援助的对象。因为我们去的地方,在更深的大山里,交通不便,救援物资无法到达的地方。

第三站:挖水小学。相对于前面平坦的道路,去往挖水小学的道路则可怕的太多。一路崎岖不平,基本只能容纳一辆小车通行。如果遇到交会就非常难办了,必须寻找道路相对比较宽的地方。如果不是聘请了当地的老司机,自己是根本不敢在这样的山路行驶的。不过其实就算是聘请了老司机,在副驾驶座的我也时常在一次次邻近悬崖的弯道,给吓的一身冷汗。

挖水小学,鲁甸县海拔最高的学校,2700米,与四川的大凉山相邻。学校只有一、二、三年级,共70多个学生。这里世代居住着彝族、苗族、和少部分的汉族人,过着几乎于是隔绝的日子。所以对于我们的到来,挖水小学的学生都充满了好奇、羞涩。远远的看着,不敢接近。

可是当我们提议想和孩子门拍个合照时,我的话音刚落,一群小朋友们非常有秩序的各就各位,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我瞬间震惊了,这是我以前完全无法想象的情景。这样一张合照,城里的孩子,没有耗费半小时,肯定拍不了。

挖水小学,应该是整个挖水村最好的建筑了,也是在震后重建的唯一具有抗震结构的房子。当地村民虽然贫困,但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所以无论家里多穷,都会送孩子来上学。

因为缺水,这里孩子卫生条件都极差。所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或多或少因为卫生条件差而引起的问题,比如红眼睛。

脏兮兮的手,随处可见。

甚至学生喝的水,都是很脏的,看起来有点像洗菜用过的水。不过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他们对快乐的向往,也是同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坚强。

我们来到这里,看到他们最淳朴的笑容。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严重不符的成熟。让人心酸的成熟。 同行的摄影师问,你会想爸妈吗? 孩子说,会。 摄影师又问,那想爸妈了会哭吗? 孩子说,不会,我要坚强。 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眼眶泛红。别过头,不让我们看到她内心柔软的一面。

与其说是我们在帮助他们,不如说是他们洗涤了我的灵魂。虽然贫困,但是那份乐观和坚强,是我们远远所不及的。想想我们所处的世界,满满的恶意,物欲横流。浮躁、受害妄想症、怨男怨妇,各种负面能量随处可见。反而是贫困的山区孩子,比我们更懂得乐观和坚强。

而这一堂课,孩子们才是我的老师。

为了体验孩子们平时上学的艰辛,我们和校长提出想要跟着孩子家里家访。校长一再强调山路难行,还是别去了。但最终因为我们的坚持,校长妥协了。没想到实际情况却远超我的预期,全是十分狭小的泥土路。只能容纳一个人前行,路特别滑,一不小心就跌落万丈深渊,当时我差点就怂了。路上让我触动最深的,还是孩子们的贴心。一路上,他们时不时的停下脚步,照看我们。虽然没有只字片语,但眼里深深的关心,我能感受的到。只可惜这样的画面我没能记录下来,因为我已经怂得小心翼翼的前行,根本无暇拍照了。

小姑娘的家里,首先看到的是这个怯生生的小男孩,打开一点点门缝,偷偷的躲在一旁看着我们。

小姑娘的父亲已经去世,现在跟妈妈和继父住在一起。我提出要给她和妈妈拍张合照,她说这是她生命中的第一张跟妈妈的合照。

我问小姑娘,平时在家里玩什么?小姑娘说,不玩什么,回家干活,做饭。我又问,那你做的饭好吃吗?这时候小姑娘有点自豪,但是又有点羞涩的说,好吃。你要不要尝尝看。说着,说着,低下了头。

不过最终,我还是没能吃成她的饭,实在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村里突然来了这么一行城里人,村民和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看热闹。清一色的妇女和孩子。

当我拿起镜头对着他们,他们躲到妈妈后面。即羞涩,又好奇。我和他们玩起猫做老鼠的小把戏,瞬间就把小朋友给逗乐了。

第四站:查拉小学。查拉小学。我们这个队伍,为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资,还有支教。山区里的教育资源有限,大部分的课程还是以数学、语文为主。因此我们自备了大量教具,给孩子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音乐、手工课。 美术老师,给孩子们讲解那个来自遥远国度的画家,梵高的故事。

让孩子们画梵高最喜欢的向日葵。美术老师带着音箱,让孩子们听着意大利歌剧,沉浸在音乐中,自由自在的作画。

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制作简易排萧,演奏小星星。

还有手工课的老师,教会孩子做回旋镖。

不过最开心的也许要属于课后志愿者老师们和孩子的游戏时间了。

来自北京小朋友的福袋和祝福。福袋是随机分发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其中一个小女孩,收到了一个变形金刚,大黄蜂。立刻就拿出来给大家分享,高喊,“我这有个玩具车,哪位同学想要。”

午饭时间,蜂拥而至的孩子们。

学校的食堂是免费的。但是只提供白米饭和青菜,还有很少量的肉。

但是查看孩子们手中的饭碗,全是青菜,没有肉。我问孩子们,“为什么都是菜,没有肉啊?”孩子们说,“肉不好吃。”我想不应该啊,“你们还在长身体,要多肉。肉很好吃的啊。”但是孩子的回答让我更诧异,“家里都是肉,青菜好吃。”孩子们的回答远超我的认知,是真是假,也不得而已。当然我还是真的希望孩子们说的是真的。

摄影与爱同行,一场灵魂洗涤之旅

图、文/胡渣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其中鲁甸县526人。

2017年4月15日作为志愿者,我参与了曾经连续三年支援鲁甸灾区的一支公益队伍。与爱同行,作为一名摄影人,为灾区人民略尽一点绵薄之力,更是一场自我的灵魂洗涤之旅。

我们途径了鲁甸县龙头山、梭山镇中心小学、挖水小学、 查拉小学。并用镜头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回程的路上,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的模样,在我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参与这次活动的日子,我一直在思考,公益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摄影人,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思来想去,我发现我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拍几张照片,发个微博朋友圈之类的。我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我能尽量的让这个世界更多的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公益的团队中。其实帮助别人,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很现实的问题,鲁甸灾区的孩子们最需要什么。首先是防滑的鞋子,山区路险,需要抓地性能好的鞋子。然后是厚衣服,山里冬天特别冷。所以如果想要捐助的话,快递这里: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梭山镇中心小学 刘朝文(校长)收 电话13312689698 邮编657111。

7-10岁左右童鞋(28-35号鞋码),夏天鞋不需要,需要冬鞋(希望偏运动,防滑性能好,能防水的话更好)、冬服等。希望衣物整洁,如果是家中孩子闲置衣物鞋帽也希望是八九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