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名家专访|邓维:摄影,别走歪门邪道!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zhenni 2016-06-06

1994年,邓维在江苏无锡采访(刘家祥 摄)

近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采访了中国摄协副主席邓维。从他第一次拿起相机的经历,到多年拍摄总结的珍贵经验,再到对青年摄影人,中国摄影界的殷切希望……每每听到他的话、看到他的文章,总会让人感动,感动那份坦诚,那份无畏,那份“吐槽”背后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的对摄影的爱,和对中国摄影的一份担当……


见证进程,记录历史,报道新闻——这30年我没白过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您曾在微信发朋友圈撰文“勿忘摄影初心”,您在摄影界一直以来敢于鞭挞丑陋、倡导正义,从您的言谈举止、字里行间都能够感到您对摄影的热爱。那么最初从部队到石化厂,您是如何拿起相机成为摄影人的? 

邓维:我插队、当兵、做工人时从来都与摄影不沾边,即便是1980年考入报社后的头三年也是文字记者。1983年我在李晓斌、王苗、王文澜的影响下改做摄影记者,所以说干摄影我是半路出家。为什么要干摄影记者,理由其实很简单,那时改革开放大潮初起,新闻摄影的变化动作最快、幅度最大、跟进最及时,那时我还年轻,不想在当时因循守旧的文字报道领域浪费时间。很庆幸,我赶上了新闻摄影改革的头班车,用镜头见证、纪录、报道了那个历史节点许许多多的变化与发展。至今仍有不少摄影同仁说我的文字远优于照片,可能是吧,因为新闻摄影属于报道范畴,也许正因为我既干过文字记者又成为摄影记者,所以在报道呈现的样式上我双管齐下,照片、文字相互衬托,因而在以传统报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当时立马显得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并迅速有了影响。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了,我对当初的选择从未后悔过,因为不是所有人能在历史关键节点上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见证进程,纪录历史,报道新闻,这三十几年我没白过。

至于“勿忘摄影初心”这标题,是编辑放上去的,我从不用这类诗化的文绉绉的词,要按我的意思,标题应该是“摄影,别走歪门邪道”。我在新闻摄影界算是老面孔,大家知道我的脾气秉性,所以也容忍我有啥说啥,但绝不搞个人恩怨、空穴来风。正因为热爱,才对一段时期以来原本在新闻摄影改革初期已经被痛批的种种丑陋的东西现在又大模大样地登堂入室忍无可忍。


所谓“纪实摄影”就是要常纪普通人的日常,用真情实感、真实可信的影像,以小见大、涓流入海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您从事摄影工作以来,很多街头巷尾的民生画面您都表现的真实自然、细致入微,您在博文里也曾提出,拍摄时要对被拍摄者表示尊重,按北京话来说就是“有礼有面”,这也是成为一位杰出的新闻纪实摄影家必备的素质,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和摄影人分享?


邓维:干摄影记者几十年,我几乎从来不拍领导人和所谓名人,焦点始终对着普通人。为啥,一是从中央到地方有那么多专职摄影记者天天在拍,那类照片应有尽有,用不着我凑热闹;再,传统大报那种居高临下、耳提面命的“教导”样式我很反感,如果老百姓对改革开放不认可、不买账,如果从乡村到城市的改革成果老百姓不赞同、不满意,那就根本没有改革开放这近四十年我们国家的沧桑巨变。因此,用地北天南、城市乡村、各行各业普通人的切实感受纪录改革,用真情实感、真实可信的影像证实发展变化,用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报道呈现历程,以小见大,涓流入海,是我三十几年来的拍摄理念与报道方式;第三,从我十五岁插队起,无论是后来当兵、做工人,还是干记者,真正让我刻骨铭心、永难忘怀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他们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他们经历了所有的苦辣酸甜,他们的感受与希冀才是衡量所有大政方针的基本点与试金石,才是最有证实力与说服力的,所以,我的镜头对准他们,天经地义。我们的镜头若不想着他们、不尊重他们,岂有此理。遗憾的是,一些摄影人习惯于居高临下,拍摄领导时毕恭毕敬,而拍摄普通人时仅仅视人家为所需的符号,颐指气使,吆来喝去,任意摆布。“有理儿,有面儿”,是老北京人相互交往时彼此的关照,如果我们摄影人日常拍摄中连这都做不到,对拍摄对象不尊重,还知道天高地厚吗?

姑且不谈什么“摄影家必备的素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尊重也是最基本的。为名所害,为利所趋,这是一些人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原因。抖些小机灵,耍些小聪明,博些小彩头,讨些小便宜,您就真的立住了?

要做事,先做人,这道理是扳不倒的。


希望看到年轻的摄影人拍出有情感,有温度,与众不同的照片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您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青年摄影。近几年来,您提出举办青年摄影大展、带领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等等,在这里有什么对青年摄影人提出的希望?


邓维:说来惭愧,中摄协让我这个学历很低的人担任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真的是阴差阳错。但既然在其位,就必须做事。我并不别人高明,只是在这些年参加协会主办的摄影活动时发现,一把年纪的人居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摄影专业人士寥寥无几。这事非同小可。试想,一个事业如果仅仅靠上了岁数的人支撑,何谈可持续发展?失去青年就失去未来,这道理不用多说吧。于是尽我所能呼吁各方重视,尽我所能在操作层面落实措施。依然惭愧的是,成效甚微,目前中摄协与全国青年摄影人的关系并不紧密,原因这里无法一一陈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能为年轻人做的都做了吗?

我希望青年摄影人用作品说话,尤其希望青年摄影人不要漠视生你养的那方水土那方人。不管你是拍新闻纪实的,还是拍创意观念的,中国摄影现在不缺千人一面的名山大川、旅游风情的照片,最缺的是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状况的人文的、人性的、人本的照片。你的家乡,你的行业,你的周边,你的亲情,你的见解,最值得你拍摄的东西就摆在那,而且在迅速变化着,现在不拍很可能就一去不返了。绝不是让大家都拍纪实图片,上述的方方面面用创意方式、观念方式,一样可以拍出有情感,有温度,有意味的与众不同的照片。关键在你有没有明晰的思路,关键在你对摄影的理解。


“邓维视点”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您个人未来的摄影创作方向是什么?有没有正在创作的作品或专题?


邓维:我是搞新闻纪实的,所以从来不搞创作,只是真实纪录。我这几年拍的是“信手拈来——邓维四联张系列”,再就是几十年来从未间断的“邓维视点”。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谈谈您未来对中国摄协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邓维:中国摄协近几年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尽了当尽之责,特别是在摄影公益活动、摄影为边远贫困地区服务等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可圈可点。中国摄协在行为自律,行业自律,领导班子自律等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是明显的,值得肯定。

删繁就简,我在这里只提一个建议,就是近十几年来,无论国展,还是各个行业的影展,以及各地每年林林总总的各种形式的影展,参赛作品甚至获奖作品严重趋同,纪录类也好,艺术类也罢,都明显存在这个问题。题材选择、拍摄理念与呈现样式因因相袭,好像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只有这些东西可拍。我们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摄影队伍,用的是最牛的摄影器材,却万万千千的人年复一年扎堆拍雷同的东西,长此以往,别说高峰,连高原都悬,到最后恐怕只能算滩涂了。每次评选评委都会说到这一状况,但难见改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最能发挥摄影特征的,各种发展,各种变化,各种碰撞,各种探索,要多丰富有多丰富,可就我们现在那些照片,差距大了点吧,斤两恐怕远远不足吧。千万别仅仅自喜于大发展、大繁荣。如果说引领作用,应当莫过于告诉大家在千里迢迢拍名山大川、旅游风情的同时,在绕世界搞“艺术创作”的同时,在花费那么大财力精力拍跟别人雷同作品的同时,是否能看看自己的家乡、自己的行业、自己的周边,自己的切实感受,有价值的拍摄亮点其实一直在等着你。

我不知道协会的理论年会都研讨哪些议题,但上述问题是明摆着的,中国摄协按要求作为行业引领者,不能熟视无睹,该担当时必须担当。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邓维,男,汉族,1954年1月生,湖南永兴人,1970年1月参加工作。1980年10 月起任《经济日报》(前身为《中国财贸报》)记者,历任《经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摄影部主任,高级编辑。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点击欣赏邓维作品:《见证 纪录 呈现—1985~2000中国女性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