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不灭的激情——为朱钟华摄影集序

来源:现代摄影网 责编:顾铮 2016-08-09

我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冒犯,那就是朱钟华先生的摄影,表现出与他的年纪不相称的活力。朱钟华先生已年逾七十,但他最近示人的照片,未见任何所谓的“老相”。

作为始终活跃于上海摄影理论与教学第一线的摄影老兵,朱钟华先生始终未能忘情摄影。在理论研究与作育长三角摄影人才之余,他仍然挎着照相机来往于喧嚣的上海都市街头,拍摄都会众生相,以他的摄影丰富了上海都市摄影的谱系。而他通过街头摄影所散发的活力与激情,也感染了很多摄影者。
翻开这本摄影集,我想大家能够充分感受到朱钟华先生于街头摄影的钟情无比。

朱钟华先生的许多照片体现了他努力超拔现实的企图。也就是说,他在街头努力寻找的是打破了我们对于日常的惯例式看法的图像,以此更新我们对于生活的看法。比如,他有一组展现T裇上的形象与着衣人身体双重形象经交织而成的不成正常比例关系的图像,由此给出了一种有关人的充满幽默的视觉冲击。而他拍摄的其它一些照片,也力图通过夸张的视觉来给出他对于生活的独特观察与解释。在他的照片中,有相当多的照片是他以广角镜头获取的。但他这么拍摄,并不是要扭曲现实,而是要将现实的扭曲照单全收后再原样交还给我们。而根本的,则是他的照片洋溢一种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日常事件的关注。我们也发现,他的摄影是与他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许多照片来自街头,而成为他的素材仓库的街头,实际上是他的日常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据我自身经验,凡于街头摄影热情高涨者,其实本质上是于生活本身抱持热情。当然不是说那些以其它“当代”的方式从事摄影创作的,都是对于生活没有热情。但,各位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想到上街摄影,内心还有雀跃之情,那么就说明自己体力、智力俱佳。如果没有这个“上街”心思了,那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生活热情的熄灭。当然,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过头。

而朱钟华先生拍摄的这些照片,则一如既往地告诉我们,他于现实生活有着不灭的激情,而且这种激情在他手中,被他转化为一种具有他的个人特色的观看与占有。占有,是的,是占有,是对感动了他的生活与青春的当仁不让的视觉占有。与此同时,他的摄影还是来自街头的活泼泼的生命能量的饕餮储存与摄影转发。在他手中,储存卡作为一个影像的容器,既保存了影像本身,也储存了被记录(储存)在影像中的生命能量。如今,以摄影集的方式,这些来自生活的正能量,将再次感染、感动我们,告诉我们什么是被生活所感动了的摄影,也告诉我们摄影应该如何去感动生命。

犹记1980年代中期,我们一伙最初在今已不存的淮海电影院内的咖啡馆,以“北河盟”之名举事时,朱钟华先生的热情鼓励。他在我们的展览签到簿上说:“你们代表了未来。”据说就因为这句话,当时身处主流的他还受到了彼时体制的莫名压力。其实,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体制的狭隘,但我非常高兴的是,正直的、以摄影为自己生命的朱老师也已经不受它的约束。我们更感到高兴的是,他当时感染我们一众非主流小伙子的热情,至今未衰,并且持续地成为了他展开摄影创作的动力。惭愧的是,我们当初那伙人的热情,倒似乎不见高涨。当然,我们身上还是有没有变的东西,那就是,非主流精神。这,也似乎与朱老师当时的鼓励有一定的历史关系。

上海是一个作为都市生活的街头生活的历史极其丰富、自成一格的城市。市民生活,在上海街头这个真人画廊与真人剧场里直接上演。也因此,多彩的街头生活也滋养了如张才、王耀东、陆元敏、周明、严怿波、郑知渊这样的优秀的街头型摄影家。如今,因了朱钟华摄影作品集的面世,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在这个名单中加上朱钟华这个名字。如此,作为上海摄影的独特传统的街头摄影,就会显得更为完整。
对了,其实早在1990年代,在日本朝日新闻社编辑的《不为人知的中国摄影家》里,朱钟华的上海街头摄影就已经受到了关注。只是因为这些年来,他因全力投身于上海的摄影教育而无暇发表与整理自己的作品,致使其摄影家形象受到了忽略。但是,这种忽略终于要被结束了。这怎么不令我们感到振奋?
 
 
祝朱钟华老师永葆艺术青春!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著名摄影评论家 顾铮   
朱钟华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