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王煜全:Snap上市带来的创新模式思考

来源:科技前哨 责编:未知 2017-02-15

春节刚过,美国的科技公司Snap就搞了个大新闻——在2月2日周四正式提交了公开上市申请,即IPO(首次公开募股)。并计划于3月份在纽交所挂牌,市值预估为250亿美元。今天就与您聊聊Snap上市所带来的创业模式的解读。

 

翻版facebook,舍Snap其谁?


因便于传播私密信息的“阅后即焚”功能而火爆的Snapchat名噪一时,但其发展历程与Facebook惊人的相似性却鲜为人知。

 

Snapchat的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58亿,每天发送25亿条信息为开篇提到的Snap上市奠定了基础。

 

同时,Snap调整定位,成为了虚拟美颜相机的提供者,可谓社交版的美图秀秀。在2006年推出了名为Spectacles的眼镜式相机,虽反响平平,却足见其野心。

 

除了市场表现与战略扩张,Snap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另有玄机。

 

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个学生在宿舍里创三了Snapchat。听着耳熟?想想facebook。

 

创始人Evan Spiegel和其学长Bobby Murthy关防止在上市融资过程中失去对公司的控制,对股票类别和权限进行了特别的设置。听着耳熟?想想 facebook更玄乎的是,当年facebook曾报价30亿美元希望收购Snap,被当面拒绝。听着耳熟?想想facebook和雅虎的收购扯皮。

 

最有趣的是,Snap与facebook都曾被指控盗取同伴的创意。历史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彼方唱罢我方登场。

 

美颜美拍,海外版美图秀秀?

 

除此之外,Snap还与另一个公司在业务拓展和战略定位上遥相呼应,就是前文提到的美图秀秀。

 

美图于去年12月15日在香港上市,虽然其390亿港币的市值与Snap不可同日而语,但二者专注的业务却很相似——对照片和视频作美颜修饰,甚至动画处理。此外,两家公司都处在亏损期,可谓难兄难弟了。

 

同时两家公司都自称是人工智能公司——美颜的实质是对人脸作视觉识别和图形处理。二者也都通过邀请人工智能专家加入研发来提升竟争力。

 

科技?时尚?傻傻分不清楚

 

Snap的成功让很多青年创业者欢欣鼓舞,却忽视了其背后暗藏的巨大偶然性与激烈竟争。

 

首先不论Snap还是美图,目前来看都不是人工智能公司。人工智能公司应该以人工智能立足,然后去开发别的应用比如凭借肆虐专业围棋界而声名大噪的AlphaGo,其人工智能可以被应用开发于很多方面。

 

另外,核心人工智能专家被挖走公司价值会大损这条业界规律并不适用于Snap。它主打的Snapchat应用完全可以借助人脸识别领域的其他专家实现技术替代。

 

那么,该如何给Snap定位呢?准确地说,它和facebook同属科技时尚类公司——借助科技带来的社会时尚改变的东风打造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

 

为什么说这样的公司不容易成功呢?因为往往是大众选择了应用,而不是应用征服了大众。

 

随着手机的兴起,涌现了一大堆应用,哪一个能取得市场成功,是很难预测的。难以预测的项目,当然不应该成为创业的首选。如果是工具类或者科技类应用,在技术性能相似的前提下,被接受的概率尚可,但是时尚类的应用比的是在细节上更贴近用户需求。这种时候复制者往往并不会是最有洞察力的那个,也因而不能胜出。

 

技术辅助,用户核心

 

科技时尚类应用创新的另一个难点集中于对用户行为和心理的掌握。尤其对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者一点是很难做到的。

 

中国企业在海外做app的越来越多也出现了像猎豹公司这样主营业务收入都来自海外的成功者。鉴于对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不太了解,中国公司在海外市场投放的app依然以工具类为主。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脚下,都有干干万万因遭到用户厌弃而失利的殉道者。

 

开发有风险,投资可以吗?中国大量投资人涌向硅谷希望投到下一个facebook并不现实。科技时尚类创新的精髓在于模式创新需要借助投资者的光环快速积累势能和用户,而大多数远赴海外的中国投资人头顶都没有这样的光环,用户和市场自然不会买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创业者们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践行积木式创新的理论——用自己的优势长板与别人合作,具体而言,就是以一流的制造能力和巨大的市场,结合更多的技术,同时利用主场之利,精确把握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建立技术壁垒,方能成功。

 

模式之争,亚马逊扛鼎

 

总的来说,Snap是科技时尚类的应用,技术壁垒不尽人意,但是移动用户的市场需求抓得精准,因此是高风险高回报。而相对模式创新,前哨更愿意鼓励和参与科技创新。

 

Snap宣布斥资20亿美元购买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说明了技术仍然是创业的根本所在。而在2016年里,亚马逊的云计算平台AWS超出预期,获得了1 44亿美金的收入也展示了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亚马逊也借此在这一轮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布局上面明显胜出了。

 

2017年人工智能争夺被称之为“入口之争”,亚马逊的echo(语音交互智能)、fire stick(生活媒体智能),包括整个布局都是超越了其他著名IT企业的,也就是说,在人工智能竞争里面亚马逊做到了后来居上。

 

希望国内早日出现像亚马逊这样科技实力与战略眼光并重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