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百年追影梦 听老摄影家彭邦卿摄影的故事

来源: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作者:小A 责编:小A 2016-09-06

彭邦卿,1931年生,江山人。1949年随军进军大西南。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和常务理事各5年、贵州摄影家协会主席15年、省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会长13年。先后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首届“金像奖”、“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和贵州摄影家协会“终身成就奖”,并获新加坡影艺研究会、彩色摄影学会授予的“荣誉博学会士”称号。代表作品有《高原小水电》、《苗家的欢乐》等。

1973年,彭邦卿组建贵州省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他本人是主任;1980年,彭邦卿组建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他任协会主席。

2016年6月15日,由贵州省摄影家协会、贵州新闻图片社有限公司出品,彭邦卿、聂宗简主编的《百年追影梦——贵州摄影史话》一书首发式在贵阳举行。本书依照贵州摄影历史发展的脉络,记述了贵州早期的摄影史料,特别是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摄影创作、摄影理论、摄影教育、摄影社团以及摄影人物等概况,总体上概括了贵州100多年来摄影历史发展的轨迹。

原原对话摄影家彭邦卿

Q: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拍照的,喜欢拍什么风格的照片?

A:1953年,我只有22岁,担任了贵州省施秉县双井区的书记。1955年,我被调入《贵州农民报》(后并入贵州日报社)任编辑组组长,当时,我有机会接触到一台禄来福来双镜头120相机并成为摄影记者。此后,担任新华社贵州分社摄影部副主任、贵州日报采访部副主任兼摄影组长、贵州日报编委等,走上拍摄的道路,我喜欢拍反应当时社会现状的照片,这样的摄影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1964年天柱县的人民公社推广插秧机。彭邦卿1964年摄

Q:是什么让您想到要创建贵州摄影组织?

A:1960年8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北京召开,我作为会员代表参加了。我发现当时全国上海、辽宁等地已有摄影组织,回来就向贵州省文联反映情况,但文联的领导不承认摄影是艺术。我们10来个摄影人想,一定要拍些具有艺术性的照片说服他们。于是我约摄影部的几个同志开了一个会,一起上街抓拍生活、风光图片,举办了一个街头展览。虽然只有16张照片,但效果很好,报上还登了一个关于展览的“豆腐干”,并配以小插图。这是贵州摄影第一次以独立艺术形象出现。

1972年,贵州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摄影展览就没有通知摄影人送作品参展。贵州摄影家协会建立时不给编制和经费,但组织摄影工作仍然积极开展,举办培训班培养人才,组织创作,举办摄影展览,干出成绩后才被省文联承认摄影是艺术,把省摄协工作列入省文联工作范围。

贵州省锦屏县敦寨村侗族水农民土建抽水的水车群。彭邦卿1973年摄

1973年,彭邦卿组建贵州省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1980年,组建贵州省摄影家协会。自1980年贵州省摄影家协会成立以来,彭邦卿连任两届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并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多年。1988年,“中国摄影金像奖”设立,1989年首届金像奖举办,彭邦卿获得了中国摄影界最高奖之一——金烛奖。他坦言自己并没拍出许多好照片,他的贡献主要是为摄影在贵州的开展做了一些具体事。

Q:是什么让您产生编写《百年追影梦——贵州摄影史话》的想法?

A:1955年,我开始做摄影工作,做摄影的时间很长。而现在,解放前期和解放初期在贵州和我一起从事摄影的老同志大多逐渐去世,他们去世的时候都没有留下所知道的摄影资料,我今年86岁了,年龄也大了,如果我不把贵州解放以来的摄影史料写下来,如果我去世后,这六十多年来贵州的摄影历程,后人就不知道,将来后人要想写这段时间的摄影史,资料考证就很困难,就像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贵州第一个摄影人,第一个照相馆的资料准确性都发生了很大的争议。摄影是后来发展的,不像音乐、美术等很多年前就有文字资料保存。解放以来,贵州的摄影是我组建的,从1955年开始,贵州很多摄影组织都是我亲自办理的,在我有生之年,把这些写下来,将来后人研究贵州摄影史的发展就不难了。

施秉县平宁村推广用晒席打谷子,减少谷粒 抛撒。彭邦卿1972年摄

Q:您在编书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您是怎么克服的?

A:当时,我想写摄影史,但是有人建议我写史话,这样可读性强,人们读起来也更有趣。

我当时确实经历了很多困难,一是我年纪大了,像我这个年纪的老人随时都可能会发生意外,比如脑梗、摔跤瘫痪、死亡等,很大的问题就是这本书能不能完成?我八十多岁才开始写,当时对于我的身体能不能完成这本书,我确实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我想,无论如何,在我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写,不能因为身体的意外让书半途而废。在写书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每天都在工作八个小时左右,有时候工作时间最长的达到十四个小时之久。

2012年,马来西亚的朋友来贵州做客,我陪着他们去黔东南的时候受凉感冒引起肺炎,每天没日没夜的咳嗽,有一次太劳累晕倒在地头撞了个包,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很严重要求住院,当时我就把电脑带到医院,在病床上工作,虽然当时医院没有网,但是写稿改稿是可以的。所以,为了早点完成这本书,我是千方百计的克服身体上的困难。

二是《百年追影梦——贵州摄影史话》收录了1902年摄影术传到贵州时期的史料,那是贵州一百多年前的事了,有很多种说法,没有确切的资料,很难考证,所以在这本书里,我把有争议的几种情况都写下来,将来后人要研究贵州摄影史的时候可以参考。因为我们要对历史负责,不能以自己的偏好来做事。

三是在遇到争论不清和难以佐证的问题靠回忆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文献。不过,由于我在摄影界的时间长,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帮助。

侗寨木桥。彭邦卿摄

Q:您从事摄影这么多年,能谈谈您对贵州摄影现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吗?

A:现在是全民摄影的时代,大家都可以拍照,不像我们那个年代,相机胶卷都很贵,只有少数人能玩摄影。那么,在这个全民摄影的的年代,专业摄影要怎么做确实很值得人去研究。现在摄影创作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很多都是千篇一律的,这些照片价值不高。我在编摄影史话的时候发现,比较具有价值的摄影作品是反映社会现象的,具有史料价值的,比如,满清时期的小脚女人,80年代的“三转一响”等都反映当时人们流行的服饰,生活是什么样的,当时的照片可能很一般化,如果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通过影像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所以现在摄影创作的人可以到街头,到农村去看看现在的人是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生产的 。当你把这个影像保存下来,许多年后,这些照片就会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民兵通讯兵在遵义会议会址听老红军讲战斗故事。彭邦卿摄

《百年追影梦——贵州摄影史话》

 《百年追影梦——贵州摄影史话》近500页,分《影事遗痕》、《影人驿站》、《影艺论丛》、《影苑漫步》、《影网织锦》、《影桥逶迤》等6部分,收录161篇文章和一系列珍贵历史照片。文章介绍百余位摄影家的感人事迹、回忆录、摄影趣闻及理论述评等,照片包括早在1854年法国传教士拍摄的老照片、1902年贵阳的第一家照相馆、解放前后拍摄的历史照片、在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贵州入选或获奖的代表作、贵州省摄影界重大活动及9个市、州的摄影发展简况等。

《百年追影梦——贵州摄影史话》反映了贵州省一百多年来摄影事业发展的轨迹:1854年,法国传教士来贵州拍摄照片;1902年,广东人谢石琴在贵阳开办第一家照相馆;抗日战争时期,日机轰炸贵阳,摄影开始用于记录大事件;1949年11月,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创刊,报纸开始刊登新闻照片,新闻摄影开始逐渐发展;1960年,部分摄影工作者尝试摄影艺术创作,摄影艺术开始发展;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摄影艺术大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访谈:彭邦卿 图片来源:彭邦卿,贵州省文联网 资料来源: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编辑:谢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