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页>>2013专题>>2013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师>>新闻>>文章内容

7月13日: 印象边塞 平鲁半决赛·尾声

来源 未知 责编:豆包 2013-07-15

    今天是平鲁半决赛的最后一天,按照预定的安排,上午是选手的交作品时间,截止时间为11:00整。
    整个上午,平鲁半决赛的微信群寂静无声,少了平日的热闹。《数码摄影》杂志执行主编邓登登在群里广播,鼓励选手们提前交作品,但是应者寥寥。到了9点多,终于有选手进屋,工作人员大喜。交片的过程是一个选手述说照片的过程,由于我们的交片规则是:每个选手需要交2张单照,2个组照,组照必须是6张,一共加起来14张照片。而且,每位选手必须有一张(一组)作品要体现“走进平鲁”这个主题。
  每位选手在交片的时候,都会告诉工作人员作品的原始图片文件,以证明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创作的,这样也有点命题作文的味道。终于,选手们陆续交完了作品,有的在交完作品的一刹那,躺在床上,长吁一口气,说终于按时完成了。交流中,才知道大多数选手都是昨晚到今早,一直在忙于选片、后期制作,非常辛苦。工作人员逐一核对完所有的选手姓名和作品,才确认这次平鲁半决赛的赛程正式结束。
  下午2:30,我们在会议室召开了选手作品的交流会。会上,首先播放了10位选手的作品,有创意,有纪实,有风光;而作品的主题,有古边塞长城遗址和有长城脚下的村民,有平鲁市民的生活场景,还有反应平鲁城市面貌的作品……
  随后,本场平鲁半决赛的指导老师于德水对作品进行逐一点评。于德水老师说,他是第一次来平鲁,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川,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着美好的感情,这是他身为一名黄河儿女的由衷的敬仰之情。选手们的作品都呈现了平鲁的美,都非常出色,有些作品超乎他的想象。其中,有一组反映百岁老奶奶的照片,非常好,还有一组古长城风光的照片,也很有美感,呈现出古长城的风骨犹存。平鲁在明代是重要的战场,有很多值得追忆的东西留存至今,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能拍出好的作品。
  有些选手在播出自己的作品的时候,讲述了在创作这些作品时的想法和目的,于德水老师一一给与了分析和建议。最后,于德水老师也分享了他从事摄影30年来的经历。从上世纪70年代误打误撞进入摄影圈,屡获比赛大奖,到现今仍然忠实记录黄河两岸普通百姓的精神面貌,其间也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于老师进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参加北京北海公园的照片展,后来组织多人,徒步2个多月,拍摄黄河边土地上生活的普通人,直至壶口瀑布,记录下“大河欢呼”。
  摄影的道路从来都不可能是坦途,在平鲁的这些天,选手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为了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他们扛着笨重的设备,起早贪黑,爬山穿林,为了一刹那的光线,苦苦等待。这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只有懂得摄影的人,才能在这条路上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短暂的四天即将结束,美丽平鲁,我们还会再见!辛苦创作的各位选手,摄影路上,我们会一直相伴!

平鲁半决赛点评会现场

选手叙述创作感想

于德水老师认真观看选手的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议论。

评价:

匿名?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系统已经禁止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