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页>>2013专题>>2013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师>>新闻>>文章内容

7月4日:载歌载舞的维吾尔 伊宁半决赛第二日

来源 未知 责编:豆包 2013-07-05

    早晨7点,我们的选手就赶到伊宁市的喀赞其民俗区。通透的空气、静静的街道、咕咕的鸽鸣,间或看到环卫工人在民俗区的大街上工作。我们尽量小心地,不做声地走进巷道。瞬间,各位选手就各自散开,找感兴趣的题材去了。
    维吾尔族的人民热情、开朗、奔放,他们会走路的时候就会唱歌,会说话的时候就能跳舞。喀赞其是伊宁市的维吾尔族居住区,这里维吾尔族居民占77%,同时居住在这里的还有汉、回、乌兹别克、哈萨克、锡伯、满、俄罗斯等民族。“喀赞”是维吾尔语“锅”的意思,“其”是欧诺更是制锅行业的人。伊宁市旅游局苏娉局长说,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伊犁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中心。大街两旁是繁华的商铺,两旁有传统的手工制鞋的门店、卖马具的店铺、沙画制作,倒是没有见到卖锅的,估计这个手艺现在已经不实用了,甚至不具有表演性了。
    进入喀赞其居住区,整个街巷充满了西域风情,庭院的颜色大多以蓝色、白色和绿色为主色调,间或黄色和赭红色。街道非常干净,家家门前种花草,西域玫瑰是这里最常见的花。路边的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海棠、沙果、杏子。现在不是果子成熟的季节,到了秋天,整个街道都充满了果香。门前的明渠从每家每户前流过,这一点和吐鲁番很像。在过去,明渠的水是可以供一家人日常生活使用的,现在虽然不用来做饭、饮用,但依然是他们浇花、种树、洒扫的主要水源。明渠里的水清澈湍急,冰凉透骨。
    将近8点钟的时候,住户的门渐渐打开了。偶尔见到晨起的女主人开始打开馕坑,或者洒扫除尘。这是这里的生活习惯,女主人是家里起床最早的,整理院子、为家人做早餐是她们早晨必做的家务。她们不仅仅是“各扫门前雪”,而且把门外的街巷也一并都收拾干净。旅游局局长苏娉介绍说,这个地区是没有保洁的,家家户户卫生都做得很好。我们惊奇地发现,即使是收拾庭院的女主人,也是经过一番精心打扮的,在她们的院墙不起眼的地方,放着一面小镜子。我们想到古丽尼沙说,这里女人天生爱美,即使做家务也不忘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照镜子打理容妆。
    走进他们的院子,家家户户都有葡萄架,遮阴蔽日,给这里干燥的夏季带来清凉。这里毕竟是大陆性气候,虽然地处伊犁河河谷,但还是干燥。中午时分,太阳毒辣辣的,没有太阳的葡萄架下,摆着一张铺着地毯的大床,摆上炕桌,是他们吃饭、会客、休息的地方。选手们和女主人聊天,有的拍院子,有的得到允许后进入到廊厅。小孩子奔过来,好奇地看着来到家里的陌生客人,大大的眼睛,天真羞涩。
    九点多,我们集合到街角的早点铺,老板一边手脚麻利地包着包子,一边用维语招呼街上的人。薄皮包子、馕、手抓饭、奶茶,对于半决赛大多数来自江南的选手们来说,有点太丰盛了。前一天问及这里民族禁忌的时候,苏娉局长特意说,这里的少数民族非常珍惜粮食,吃东西都是吃多少要多少,浪费是对主人的大不敬。我们都不敢要太多,因为量太大了。醇香的奶茶上漂浮着奶皮子,薄皮包子有点像北方的蒸饺,热腾腾地端上来,馅料浓郁厚重;刚刚烤好的馕带着脆皮,口感奇佳。一群人狼吞虎咽地享受早餐。
    一个上午,我们都流连在这里的街巷中,街巷复杂密集,不记路的人会在这里迷路。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一些赶着“六根棍”的“马的”(用马车作为这的观光车),杂沓着独特的韵律,在街道穿行。在这里,我们看到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汽车,旅游让这里的居民生活兴旺起来。这个地区之所以保持着传统风貌,与地方政府的保护紧密联系,政府帮助他们改善住宅环境,修缮房屋,让这里的居民安居乐业,把这里建设成为一个民俗旅游区,让家家户户富裕起来。选手们走街串巷,不见外地到各家家访。维吾尔族是一个非常注重亲情和邻里关系的民族。家中老人孩子都是住在一起,勤劳的女主人要照顾一家的起居。他们常常互相串门,好客是这个民族的天性。客人来了,就在葡萄架下的摆满瓜果,沏上奶茶。长者一般都坐在床上炕桌的最里面,小朋友们在膝下奔跑玩耍,我们正赶上一家串门的人,闲适生活场景,我们都担心打搅了他们的生活。
    吐达洪巴依大院里面正在迎亲。新娘未到之前,小伙子们弹着都塔尔(一种当地的民族乐器),几个人唱起十二木卡姆。一个主唱,其他几个小伙子随意哼唱,合成悠扬的和声,无需知道他们在唱什么,富于节奏感的旋律留在记忆里。迎亲是这里的民俗表演,事实上这里已经渐渐失去这种结婚仪式,除非是非常传统的人家,家里人都要穿上传统服装,乡里乡亲载歌载舞。在城市里一般没有这样的仪式,但是这里维吾尔族姑娘出嫁,一定要在伊犁河畔合影,这是他们的母亲河。婚礼上,载歌载舞的年轻人和他们的朋友都会前来祝贺,在热闹的歌舞声中,未婚的年轻人在这里种下爱情的种子,往往一场婚礼下来,能成就很多对新的情侣。
    将近下午两点,摄影师收工了,来到一户农家院,长长的葡萄架长廊下,是我们吃饭的地方。在两侧的果园中还掩映着几处铺着地毯的床,炕桌上摆着瓜果,这家主人家来了客人。几个可爱的孩子,在地毯上玩耍,小小的人还没有都塔尔高,就抱着琴开始弹奏,另一个抱着与自己不成比例的手风琴,虽然没有什么调子,但是这里的孩子就是这么玩着玩着学会了。选手们的镜头不能从可爱的孩子们身上移走,直到两大盘烤肉的香气,才把他们吸引过来。肉粒饱满、富有水分和弹性的羊肉,大家都大快朵颐先来三串。接着就是香气馥郁、口感劲道的拉条子、大盘鸡、手抓饭,特色美食让人停不下来。这里的手工冰淇淋实在是美味,冰淇淋中只有奶、鸡蛋和砂糖,单纯的味道,胜过哈根达斯的复杂。
    民俗风情岂能是一日得见的,不住上两三个月,你只能是个客人。伊宁市是深入伊犁的门户,也是一个旅游集散地,当然希望更多的摄影人到这里来寻找心灵的归处。

美丽的维族姑娘载歌载舞是他们的待客之道

清晨,正在蒸薄皮包子的早餐铺老板招呼选手在这家店伊宁特色早餐厅用餐

宁静的伊犁河滩是选手创作的最佳点

维族传统婚俗表演是拍摄的选题之一。这种婚俗在现代城市里即将成为会议

葡萄架下我们在一起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议论。

评价:

匿名?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系统已经禁止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