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页>>2013专题>>2013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师>>新闻>>文章内容

7月3日:心旅圣地——伊宁 半决赛(第一天)

来源 未知 责编:豆包 2013-07-04

    从7月2日开始,赴新疆伊宁参加半决赛的选手陆续报到了,7月3日下午5点多,选手全部到齐。
    杂志社一行人7月1日就赶到伊宁,这是《数码摄影》第一次在新疆做活动,大家对这里的一切都既新奇又憧憬。到了伊宁,我们就同当地摄影家协会主席杨新业一起去看伊犁河,晚上九点半,金灿灿的落霞染红了整条伊犁河,手机不断地拍,微信不断地发,群里的好友不断地赞。晚上十点多这里才夜幕降临,我们都有点恍惚,日子好长。
    本场半决赛由新疆伊宁市旅游局主办,半决赛的指导老师梅生说:“摄影为旅游做出巨大贡献。多少著名景区都是通过摄影为全国甚或是世界所了解,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开发九寨沟,之后的张家界、丽江等等,还有在我们摄影界的“国展”和“金像奖”中获奖的作品,福建霞浦、元阳梯田、坝上草原等等,都是摄影人拍出来的景区。摄影无需语言,图片的感染力就足够让人驻足。如同认识一个人,她对你说了些什么,也许许多年后你都忘了,但是她回眸一笑,让你魂牵梦绕很多年。”旅游局局长苏娉很是赞赏梅生老师的比喻。为了本次半决赛,旅游局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她了解摄影团与旅游团在旅游属性上的区别后,专门让伊宁摄影家协会为本次比赛踩点。摄协主席杨新业不仅带我们到各个景点考察,还亲自带队跑到几百公里外的牧区去找拍摄点,杨主席笑称,他们把自己的“自留地”都奉献出来,让大家来拍摄。
    伊宁市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州府,这是一个拥有55万人口,40多个少数民族的中型城市。多民族,又地处在我国的西北边陲,让这个城市的建设风光出现了东西方交融的文化氛围,在这个小城中漫步,我们能看到现代商场、保持很好的清代建筑、高大的清真寺、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庭院,多民族的异域风情让我们目不暇接。这里的市民不仅有带着维吾尔族、回族,还有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未来两天我们重点拍摄的就是这里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一部分是伊宁市维吾尔族聚居区喀赞其民俗区和代表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英也尔乡,另一部分是代表伊宁绝美景色的赛里木湖。
    被分配到伊宁选拔赛的选手基本上都是南京、苏州、马鞍山的选手。当我们看到这里有很多在建的小区和改善民族聚居区的工程都是南京援建的,才了解到原来南京是伊宁的援建城市,同时南京也支援伊宁一些内地干部。这些援疆干部为伊宁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天晚上,伊宁市市委副书记,援疆干部杨晓阳与参赛选手见面,他很开心地说,我也是个摄影爱好者,这个出生在南京的安徽汉子,和我们的选手们一见如故,家乡话说起来,美丽的伊宁谈起来,少数民族风情介绍起来,自己在新疆的拍摄经历分享起来,用当地话说“好得很”。
    选手们与伊宁的距离越来越近。本场选拔赛的主题“心旅圣地”,是旅游局局长苏娉提出的。苏娉是一位非常美丽优雅的女性,也很有才华。她说,伊宁是一个非常闲适的小城,从飞机上下来,走进机场,闻着薰衣草的花香步入伊宁市,人的心就已经放松了下来。伊犁河畔看着晚霞,河边夜市大串的烤羊肉的香气,让你不能离开。伊犁河深处的湿地——芳草湖,在清晨起来的时候,站在河滩上,鸟儿的鸣叫声不绝于耳,这里是白鹭、野鸭子、翠鸟、斑鸠的家园。即使仅仅是看着朝阳和晚霞发呆,也是很好的轻松方式。伊宁是一个能让人沉静下来的地方,是心的归处,是享受慢生活的地方。
    “万里伊犁水,西流不奈何。驱车临断岸,落木起层波。远影沉鸥没,寒声独雁过。河梁终古意,击剑一长歌。”这是清代邓廷桢被发配到新疆后,他在伊犁河畔做的一首名为《伊犁河上》的诗句,诗中描绘的伊犁河两岸的景象,历经百年而依然如故。我们站在二桥上,恍若穿越。

7月3日赛前准备会

梅生对半决赛的指导,让大家都有新启发

伊宁市旅游局局长苏娉介绍城市情况

伊宁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要把自己的“自留地”奉献给选手们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议论。

评价:

匿名?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系统已经禁止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