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页>>2013专题>>2013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师>>新闻>>文章内容

发现晋城之美——晋城半决赛·第三日

来源 未知 责编:豆包 2013-07-02

    这几天,选手们都太用功了,有的夜归难宿、有的独来独往、有的老骥伏枥。半决赛怎一个“累”字了得!我们知道,大家都在乎!贵州来的选手穆伦贤老先生是我们这里年龄最大的,他说,“这个比赛是年轻人的比赛。”看得出,他很认真。我们很感动!
    本次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晋城20强晋级赛,是第二届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一部分。摄影师的专业镜头里是不是看到了晋城之美?今天,我们给选手更多的自由,聚焦最美的晋城。
    又是凌晨三点,选手们再次坐上开往王莽岭的中巴。昨天晚上的雨是否能带来今天的云?虽然晋城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林说王莽岭的云雾并非一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后,而且常常是晋城下雨而王莽岭无雨。忐忑!8点钟,大家已经从山上下来,因为今天空气很透亮,光线也好,很多人说还是挺出片的。之后我们回来,让大家自由创作,瞬间,影友们都不见了。
    上午,我们来到砥洎(jì)城。这是一处建在水面上的古村落,城的主体就建在沁河一块岩石上,岩石如突出的半岛,估计这座城的名字就由此而来吧!我们从南城门进来,南门是一个陆门。城门外的路赫然写着“敦仁路”。“敦仁路”,名字很香港,转念一想,香港有一个著名的公司叫“太古洋行”,山西也有一个太古,说不定山西与香港是有渊源的。当地的人说,这里还有一道北门,北门是一个“水门”,门外是河,过去人们出北门过河都是用船渡过去的。
    这是一座很原生态的古城。说它原生态,就是没有经过修葺,也不收门票。古城里住满了人家。带我们来这里的是晋城市旅游文物局副局长韩楚先生。他介绍说,这是一座元代的古民居,这里古代是以炼铁为生,家家户户冶铁,这里不仅有铁矿,也有煤矿,冶铁的文明能推至唐代,因此砥洎城是一个很富有的小城,与山西其它的古堡一样,为了抵御流寇和劫匪,保护自己的家园,他们用冶炼后的铁渣和坩埚建起了这座铜墙铁壁的城。从城外看不出与其它的城墙有什么不同,不过是青砖条石城,进入城内,内城墙的墙体露出了密密麻麻整齐的坩埚,墙体如蜂窝一般,经过近400年的风雨侵蚀,锈迹斑斑,冷冷的光打在墙上,肃杀之气很是震撼。细窄的巷子很像南方弄堂,站在巷子中间,两手可以抵住左右的墙。左右的民居很高,把天分割成细细的一条天线。小城里极干净,相信这里的人家根本不雇保洁,甚至不知道保洁是什么。无论公共区域还是家家户户院内户里,甚至我们街上的行人也都是衣着齐整利索,发丝不乱。这里的古民居都有照壁,每进小院的门楣上都有题字,“韵竹风松”、“海英茁秀”、“懿文硕学”,透着古韵和书香。
    我们来到了砥洎城一家老人的家。老爷爷说,他觉得这里不能称之为城,就这里的规模来讲,也就是个“寨”。“寨”这个字用得有点意思。有点匪气,具有防御性。老奶奶把小院收拾得很干净,老人的起居室也纤尘不染,简单的家什被擦拭得油润光滑,半旧的被子整齐地叠放在床角。谈话间,我们发现老人的真诚,绵软的话音透着祥和与平静;浑浊的眼睛闪烁着善良人性的光辉。无意间的淡淡笑容,也让我们不禁自叹弗如。我们生活在喧嚣嘈杂、物欲横流的城市里,激荡的生活让我们忘记了什么叫平静,还有久违的善良。
在找拍摄点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敦仁路”的出处。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宅院外写着“‘简静居’,清代数学家张敦仁故居”。我们这些孤陋寡闻的人,并不知道张敦仁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倒是觉得这已经长满荒草的小院,和与众不同的两层楼格局,诉说了曾经的主人的地位和品味。
    在砥洎城中,偶尔遇到村民,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都在城外经商。因为城建在河上,加之为了防御,这里的房子都很高大,也很厚实,但是美中不足,都不见阳光,这里的老人患风湿病的很多,小孩子也因为不见阳光而多病,所以年轻人都住在城外的新房子。只有这些温婉善良的老人,不能割舍回忆和习惯。
    晋城是个出片儿的地方,那里有宁静美丽的老房子和住在老房子里善良的人。

砥洎城的老奶奶

砥洎城的老爷爷

相机算啥?看我的手机所见即所得

纪实还是纪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议论。

评价:

匿名?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系统已经禁止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