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页>>2013专题>>2013大理国际影会>>大理影人>>文章内容

阮义忠

来源 未知 责编:小A 2013-07-22


 
艺委会主席:阮义忠(中国台湾)
   
阮义忠先生是台湾宜兰县头城镇人,生于1950年,单就年岁说也是前辈,就中国摄影的发展来说,前辈的意义就更为明显。他所著的《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是中国当代大部分摄影人的启蒙之作,而后的《摄 影家》杂志更成为中国摄影萌发期的指引之光,阮义忠因此被奉为“摄影教父”,陈丹青将他称为“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和教导者”。他知识的广博、见 解的精深与态度的严谨,令人深深感到惊讶与敬佩,而在摄影评论外,他还是著名的摄影家、摄影理论家与暗房大师。
    1972年,阮义忠进入《ECHO》杂志(后来的中文《汉声》),这个时期的台湾开始逐渐摆脱沙龙摄影的局限,乡土民情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重心,《汉声》和他后来供职的《家庭月刊》亦在此中。这样的摄影拓荒浪潮,使阮义忠拥有了重新认识土地与土地属民的机会。
    他的影像风格端庄克己,始终坚持人文主义的关怀视角,对被摄者保持着礼敬的态度,即便是用于批判讽喻的《台北谣言》,也是情绪克制、精炼简雅。他谨慎地保持着与被摄者的距离,使双方拥有足够释放与隐匿的空间,在按快门的那一瞬间,“人、事、物都达到了和谐与饱满”, 最终使影像具备了他曾赞颂与惋惜的“优雅”。
    阮义忠说:“对我而言,摄影既是兴趣和工作,也是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信仰:人性中的善面永远吸引着我。”他通过摄影自察自省,并不将自己独立于镜头之 后,而是与被摄者处于共存的状态。在《台北不再是谣言》里他这么说:“拍‘台北谣言’本是想批判这个城市,但拍着拍着,却感觉是在批判自己,因为我也是台北的一份子啊!”
    他用镜头记录下人性的温暖关怀、对土地的眷恋执着、时代巨变下人们的困惑、尴尬与焦虑,在《人与土地》、《北埔》、《八尺门》、《台北谣言》、《四季》、《手的秘密》、《有名人物无名氏》、《正方形的乡愁》、《失落的优雅》等以及后来跟随证严法师拍摄的图像中,他都在展示着人性中的“善”。
    这并非指他对于“恶”视而不见,他见证过,也失望过,但“无论与这个时代遭遇什么,(我)都选择见证时代的光辉而不是阴霾,因为只有那样才会带给未来希望。”1999年“9.21”台湾地震后,阮义忠渐渐将重心移往佛教慈济基金会,与妻子袁瑶瑶一起用图像为慈济的人作录。在行脚之余,他也重新拾笔为摄影与音乐写文章,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里撰写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议论。

评价:

匿名?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系统已经禁止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