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金像奖(简称“金像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经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会评选,产生获奖人选19名,其中,纪实摄影类8名,艺术摄影类8名,商业摄影类3名...[更多]

按快门前的思考

刘占崑

做梦也没有想到,按快门成为了我的职业和饭碗。从1985年开始,一按就持续了30多年。

加入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之初,我从前辈们(洪克、铁矛、贺延光)那里继承了两条“铁律”:

一、当众多新闻单位的记者在一起采访拍摄时,要拿回与众不同的;有本报特色的照片。

二、当新闻现场只有你一个人采访拍摄时,要有一张比较“绝”的照片。

其实,30多年的新闻记者职业生涯,就是这两条准则始终支配着我镜头里的取舍和按快门的时机。

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我理解这句话蕴含的意思是:你要把自己的心与拍摄对象贴的足够近,甚至共呼吸,你的照片才能有情感。

一下子要把新闻摄影的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浓缩在一个画面之中,按快门前缜密的思考必不可少,尤其是面对重大题材时。

1993年9月24日凌晨,国际奥委会在蒙特卡洛举行仪式,宣布主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城市。23日傍晚,我有三个地点选择来对此事件进行报道:天安门广场或者北京高校,但我思考后选择去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申奥直播晚会现场。

一到现场我就傻眼了,因为是直播,所有的摄影记者都被限制在二楼,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一楼发生什么事,摄影记者只能拍到现场人物的后背。不心甘的我,便在直播开始前仔细巡看了场地和路线,我下定决心无论北京是否申办成功,我一定要到一楼的正面去拍摄,于是我把沉重的摄影包和大镜头托付给朋友看管,相机安上了35毫米的广角镜头等候时机的到来。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终于出现在大屏幕上,他首先要感谢五个参加申办的城市,当他念到感谢北京时,由于现场观众心里的弦绷得太紧,误以为北京获胜,便欢腾起来开香槟庆祝了,我也以为北京赢了,在二楼拍了几张庆祝的画面,便风驰电掣地冲向一楼,保安们也被气氛感染,忽视我的出现,我便一猫腰钻了进去。就在我奔跑的过程中,其实现场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发觉实际申办成功的是悉尼,我也本能的看了一眼大屏幕,发现拥抱庆祝的是澳大利亚代表团,我迅速回过头来按动快门,记录下现场人们稍纵即逝的表情。

照片见报时图片说明为:《9.23北京不眠之夜》——“1993年9月24日凌晨2时27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申奥直播现场,大屏幕上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的结果,惊呆了现场的所有人。北京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失去了主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资格。”

我们在追求“一图胜千言”过程中,需要在纷杂的拍摄环境中,克服困难的采访条件,认真思考找出能拍好照片的办法。因为报社领导、编辑和读者永远想看到有思想性和有冲击力的照片,他们不管你采访拍摄时有多难。所以,适度的“违规”是拍好照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9.23北京不眠之夜》把握住了新闻现场的典型瞬间,用形象“说话”,提炼出中国人期盼奥运复杂的内心世界,具有了很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因此获得了1993年度中国最佳新闻照片及多个摄影比赛的金奖。

当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当2008百年奥运来到中国时,再回首《9.23北京不眠之夜》的瞬间,更显得弥足珍贵,直指人心。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和阅兵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拿到的所有天安门广场的拍摄证件都是在长安街南侧的,这也就意味着只能拍到受阅方阵的侧后方,因为队伍通过天安门前华表之间时都要向北转头和踢腿。

中国青年报破例要出号外,老总就一句话:阅兵开始后要尽快传回好照片。为了这个“好照片”我经过认真思考,不得不再次适度“违规”冒着被取消采访资格的风险大幅度移动了拍摄位置。

我躲在金水桥西侧电视台装设备的一堆箱子旁边,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期待着阅兵活动尽快开始。最终我拍到了习主席乘坐轿车阅兵的最佳画面,当天中午中国青年报号外报纸按计划准时发行。受阅的老兵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照片也刊发在当日的中国青年报头版并入选“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

传统的新闻照片追求“新”和“绝”,在向新媒体的转型中大家拼的是“有”和“快”,不知是读者改变了我们的拍摄习惯,还是我们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

脑子灵、眼睛尖、腿脚勤是有人总结出的一个好摄影记者的九字秘诀。

2018俄罗斯世界杯,在幅员辽阔的俄罗斯11个城市的12和球场举行,我选择了其中的7个城市的8个球场拍摄了20场比赛,为了这20场比赛,我飞行了17个航班,好几次都是下了飞机直奔球场,拍摄后发完稿又回到机场赶去下一个城市,体力、脑力、技术、语言甚至肠胃都经受了考验。

2002年,神奇教练米卢把中国足球队带入韩日世界杯后,我的镜头始终追逐着大力神杯,2006年的德国、2010年的南非、2014年的巴西到今年的俄罗斯,跨越十六年的坚守。

尽管,中国足球的欠发达,让中国摄影记者在国际赛场的处境很尴尬,每次挑选拍摄位置时都不能随心所欲。新媒体的发稿节奏和强度也会损失一些拍摄机会,但每次拍摄我依然能感到从内心深处迸发的激情,我最想扑捉的一瞬间,是那种挑战本能的姿态,我沉浸在这种期待与感慨中,渴望用作品传达给更多是人,让他们和我一起感动、一起喝彩、一起更加珍惜生命。

本届俄罗斯世界杯上,葡萄牙球星C罗搀扶受伤的乌拉圭功臣卡瓦尼离场的画面永远都会留在我的记忆里,虽然卡瓦尼连进两球粉碎了C罗的晋级梦。可C罗的举动告诉人们,残酷的足球赛场,不只有比分,还有情怀与温度。

一场比赛奔跑了120分钟的克罗地亚球星莫德里奇,赛后在草地上搂住一双儿女,这温馨的一刻诠释了什么才是生命的本真。面对这样的瞬间,快门怎么可以停住?

“刘占坤的作品是可以读的,同样的场景,他的画面总是与众不同,当别人还在关注场景是否恢弘、构图色彩是否完美的时候,他的作品却在说话,甚至是扑面而来的感动”。一个读者曾经这么评价我的作品。

我喜欢读者这样的感受,因为读懂了我的作品。为了这份感动,我用心思考并坚持按动快门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