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作品

会员佳作 | 马卫国:石化记忆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马卫国 责编:张双双 2022-02-24

《新一代的操作工——刘巍》1982年5岁时的刘巍(左上图)。刘巍是橡胶厂丁二烯车间的一名操作工人,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勤奋好学,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团员,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共产党员了。

《分析工——殷洁》1989年戴着红领巾的殷洁只有十岁(左上图),那时候的她很是崇拜爸爸妈妈所在的石化企业,也梦想成为一名石化工人。如今她真正成长为一名石化工人,更加感觉到作为一名分析工人,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两代橡胶情——于惠涛 于俊中》于惠涛,这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复员后又考入沈阳化工大学的老化工,1969年来到山东参加橡胶厂的创业,可谓最早的一代创业人。丁苯建设时作为分管基建的副厂长,他更是呕心沥血,为丁苯的建设付出了心血。1987年7月7日,当生产出第一块丁苯橡胶时,他和已经在丁苯工作的儿子于俊中特意合影留念。2021年,在橡胶厂建厂50周年之际,89岁的于惠涛在儿子的陪伴下再次来到新建的第二套丁苯装置,看着流水线上这一块块乳白色的橡胶心情格外激动。

《当年打旋子的帅小伙——有令峻》1977年10月厂领导安排时任工会副主席有令峻带领几个有点武术基础的青年工人到山东杂技团学习《狮子舞》。左图为1978年初《狮子舞》第一次亮相,为首领狮子打旋子者就是有令峻。 现年七十整的有令峻退休前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副主任、一级作家。尽管他在橡胶厂工作时间并不长,但一说起往年的工友和师傅们,他感慨万分的说:在参与建厂创业的那几年里,我的工友和师傅们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也成为我创作的原型,我为齐鲁石化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一批工人技师——胡继》 1976年作为一位下乡5年多的知青来到橡胶厂成为一名石化工人,在原单体车间化验室一干就是35年。曾经的他,两次被评为齐鲁石化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首批被聘为工人技师。2021年当他返回离开10年的岗位时,看到年轻人依旧传承那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很是欣慰。

《当年的广播员——丁圣光》在齐鲁石化橡胶厂从建厂就形成的广播宣传形式延续了几十年,工人们习惯了听着号音和广播上下班。丁圣光、赵雪玲就是当年的广播站编辑和广播员,他们在工作中配合默契、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成为当年的美谈。上图为1978年丁圣光在检修现场安装高音喇叭。下图为退休后的老两口在家尽享天伦之乐。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兆辉》 1978年,年仅15岁的陈兆辉考取了齐鲁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技工学校,成为第一批技校生。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橡胶厂。他从一个普通的化工操作工人逐步成长为厂里的中层管理干部,他还曾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

《张敬真——勇救落水儿童》 1990年4月碳四车间张敬真在黄山疗养期间,遇到一个九岁儿童落入新安江,他毫不犹豫的跳入江中救起了孩子,在黄山传为美谈。为表彰他的英勇行为厂党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左图摄影:胡继)

《老一辈石化人——韩干臣》韩干臣,橡胶厂建厂的元老,原罐区车间的老工人,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干到退休,一直是厂里的先进典型,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左图拍摄于1979年,韩干臣在认真地擦拭设备。右图拍摄于2006年,退休后的韩师傅领着小孙子去洗澡回来的路上。

《从操作工到全国劳模——徐济明》30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年华。当年(上图1976年)的徐济明还是刚从建设兵团进厂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你看他,身穿大庆式的黑棉袄工作服,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单体车间乙睛工段。他刻苦学习业务,努力钻研技术,迅速成为工人技师。30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而今(下图2006年)他作为齐鲁公司首席技能大师仍然为橡胶厂和齐鲁公司的发展做着贡献。

《气焊工——王孔英》 上图这个看不清脸庞的青年女工叫王孔英,是仪表车间的一名气焊工。这是她在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面上抢修故障管线,她全然不顾身下、身边的碎石烂砖,卧在上面专心地焊接故障管线。四十年后她拿着当年我为她拍的工作照说:这张照片对我来说真的是太有意义了,这是俺娘俩在干活啊。(原来当时她已经是有孕在身了)

《女车工——黄淑兰》这位大眼睛的青年女车工叫黄淑兰,1970年底进厂时只有17岁,在机修车间干车工。当年的她以泼辣能干、工作认真而受到大家的称赞。如今早已经退休的她每当提及参加建厂创业的年代,很是自豪:橡胶厂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位居全国合成橡胶之首的地位,离不开当年我们这些创业者的奉献。

《由操作工到书法家——石志利》石志利,1970年底参加工作,在单体车间当操作工,后来到科室担负管理工作直到退休。酷爱书法的他,曾经为橡胶厂书写标语宣传牌遍布厂区。至今在消防队楼顶上还悬挂着他几十年前书写的“预防为主 提高警惕”的巨幅警示标语牌。退休后更是潜心笔墨,寻幽书画,时习不辍。

《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苏发来》1987年作为车间工程师的苏法来以自己勤奋的工作和突出的业绩被评为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退休后的他依然不忘初心,坚持学习,受到人们的称赞。

《从操作工到后勤管家——朱春太》朱春太,一位建厂初期的单体车间压缩工段长,当年也是一个干起活来啥也不顾的人。当初单体压缩机使用的是德国进口的设备,操作要求比较高,而手头资料很不全,为了制定操作方案,确保压缩机安全运行,作为工段长的他曾连续一周吃住在岗位,直到开车成功才回宿舍睡了个安稳觉。朱春太2003年从生活保障中心管理岗位上退休。

《从钳工到设备总监——赵金龙》赵金龙,1970年底就业来到橡胶厂单体车间维修班干钳工,后曾担任过碳四车间维修工段工段长。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跟扳手、钳子、螺丝刀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钳工,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和认真刻苦的钻劲,硬是把钳工的十八般武艺摆弄的样样精通。2010年内退后,随即被新疆中泰化学股份公司聘为首席钳工技师,2013年6月又被中泰化学集团公司任命为设备总监。

《“假小子”——薛梅敏》1970年底入厂的薛梅敏一进厂就在聚合干操作工人。在那建厂初期,工人们甭管啥岗位,啥活都得干。作为一名女工,她以不怕吃苦,泼辣能干而被工友们称之为“假小子”。

《酷爱架子鼓的钳工——李保安》 1982年5岁时的李保安(图一右)。而今的李保安已经成长为新一代的石化工人,现在齐鲁公司运维中心当钳工。小时候没看出他有音乐细胞,长大了到迷上了架子鼓,还自己办起了一个架子鼓培训班,忙碌了一天的他,一打起鼓来就陶醉其中忘记了劳累。

《维和部队里的石化子弟——何瑛》(左图右一)这个正在和小伙伴们玩拍手歌的小女孩名叫何瑛,当年(1978年)只有5岁。1990年在齐鲁公司读完高中的她(17岁)入伍,入伍后曾三次被推荐到军校培养学习,在卫生防疫方面进行医学科研曾经获得过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而如今的何瑛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军队干部,当她一说起齐鲁公司来,还是充满了深情和思念。

《仪仗队的小姑娘——任彦》左上图是1990年在炼油厂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为一仪仗队的女孩子拍摄的头像,后来才得知她叫任彦。如今的她已经成长为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综合教研室主任,成为专业舞蹈老师。她培养出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她创作演出的舞蹈也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奖励。图三是她在辅导毕业班的学生排练毕业汇报演出。

《齐鲁公司的同龄人——齐心》 作为一名石化子弟而且又是齐鲁石化的同龄人,16岁就进厂的橡胶厂储运车间的齐心对企业有着更深厚的感情,他曾在检修车间当过起重班长亲自参与了厂里重要设备的维护检修、吊装(左图1995年)。按他的话说,他是亲眼目睹了橡胶厂的建设发展,能为企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感到欣慰。

查看大图

《新一代的操作工——刘巍》1982年5岁时的刘巍(左上图)。刘巍是橡胶厂丁二烯车间的一名操作工人,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勤奋好学,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团员,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共产党员了。

《分析工——殷洁》1989年戴着红领巾的殷洁只有十岁(左上图),那时候的她很是崇拜爸爸妈妈所在的石化企业,也梦想成为一名石化工人。如今她真正成长为一名石化工人,更加感觉到作为一名分析工人,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两代橡胶情——于惠涛 于俊中》于惠涛,这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复员后又考入沈阳化工大学的老化工,1969年来到山东参加橡胶厂的创业,可谓最早的一代创业人。丁苯建设时作为分管基建的副厂长,他更是呕心沥血,为丁苯的建设付出了心血。1987年7月7日,当生产出第一块丁苯橡胶时,他和已经在丁苯工作的儿子于俊中特意合影留念。2021年,在橡胶厂建厂50周年之际,89岁的于惠涛在儿子的陪伴下再次来到新建的第二套丁苯装置,看着流水线上这一块块乳白色的橡胶心情格外激动。

《当年打旋子的帅小伙——有令峻》1977年10月厂领导安排时任工会副主席有令峻带领几个有点武术基础的青年工人到山东杂技团学习《狮子舞》。左图为1978年初《狮子舞》第一次亮相,为首领狮子打旋子者就是有令峻。 现年七十整的有令峻退休前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副主任、一级作家。尽管他在橡胶厂工作时间并不长,但一说起往年的工友和师傅们,他感慨万分的说:在参与建厂创业的那几年里,我的工友和师傅们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也成为我创作的原型,我为齐鲁石化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一批工人技师——胡继》 1976年作为一位下乡5年多的知青来到橡胶厂成为一名石化工人,在原单体车间化验室一干就是35年。曾经的他,两次被评为齐鲁石化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首批被聘为工人技师。2021年当他返回离开10年的岗位时,看到年轻人依旧传承那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很是欣慰。

《当年的广播员——丁圣光》在齐鲁石化橡胶厂从建厂就形成的广播宣传形式延续了几十年,工人们习惯了听着号音和广播上下班。丁圣光、赵雪玲就是当年的广播站编辑和广播员,他们在工作中配合默契、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成为当年的美谈。上图为1978年丁圣光在检修现场安装高音喇叭。下图为退休后的老两口在家尽享天伦之乐。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兆辉》 1978年,年仅15岁的陈兆辉考取了齐鲁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技工学校,成为第一批技校生。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橡胶厂。他从一个普通的化工操作工人逐步成长为厂里的中层管理干部,他还曾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

《张敬真——勇救落水儿童》 1990年4月碳四车间张敬真在黄山疗养期间,遇到一个九岁儿童落入新安江,他毫不犹豫的跳入江中救起了孩子,在黄山传为美谈。为表彰他的英勇行为厂党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左图摄影:胡继)

《老一辈石化人——韩干臣》韩干臣,橡胶厂建厂的元老,原罐区车间的老工人,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干到退休,一直是厂里的先进典型,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左图拍摄于1979年,韩干臣在认真地擦拭设备。右图拍摄于2006年,退休后的韩师傅领着小孙子去洗澡回来的路上。

《从操作工到全国劳模——徐济明》30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年华。当年(上图1976年)的徐济明还是刚从建设兵团进厂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你看他,身穿大庆式的黑棉袄工作服,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单体车间乙睛工段。他刻苦学习业务,努力钻研技术,迅速成为工人技师。30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而今(下图2006年)他作为齐鲁公司首席技能大师仍然为橡胶厂和齐鲁公司的发展做着贡献。

《气焊工——王孔英》 上图这个看不清脸庞的青年女工叫王孔英,是仪表车间的一名气焊工。这是她在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面上抢修故障管线,她全然不顾身下、身边的碎石烂砖,卧在上面专心地焊接故障管线。四十年后她拿着当年我为她拍的工作照说:这张照片对我来说真的是太有意义了,这是俺娘俩在干活啊。(原来当时她已经是有孕在身了)

《女车工——黄淑兰》这位大眼睛的青年女车工叫黄淑兰,1970年底进厂时只有17岁,在机修车间干车工。当年的她以泼辣能干、工作认真而受到大家的称赞。如今早已经退休的她每当提及参加建厂创业的年代,很是自豪:橡胶厂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位居全国合成橡胶之首的地位,离不开当年我们这些创业者的奉献。

《由操作工到书法家——石志利》石志利,1970年底参加工作,在单体车间当操作工,后来到科室担负管理工作直到退休。酷爱书法的他,曾经为橡胶厂书写标语宣传牌遍布厂区。至今在消防队楼顶上还悬挂着他几十年前书写的“预防为主 提高警惕”的巨幅警示标语牌。退休后更是潜心笔墨,寻幽书画,时习不辍。

《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苏发来》1987年作为车间工程师的苏法来以自己勤奋的工作和突出的业绩被评为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退休后的他依然不忘初心,坚持学习,受到人们的称赞。

《从操作工到后勤管家——朱春太》朱春太,一位建厂初期的单体车间压缩工段长,当年也是一个干起活来啥也不顾的人。当初单体压缩机使用的是德国进口的设备,操作要求比较高,而手头资料很不全,为了制定操作方案,确保压缩机安全运行,作为工段长的他曾连续一周吃住在岗位,直到开车成功才回宿舍睡了个安稳觉。朱春太2003年从生活保障中心管理岗位上退休。

《从钳工到设备总监——赵金龙》赵金龙,1970年底就业来到橡胶厂单体车间维修班干钳工,后曾担任过碳四车间维修工段工段长。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跟扳手、钳子、螺丝刀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钳工,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和认真刻苦的钻劲,硬是把钳工的十八般武艺摆弄的样样精通。2010年内退后,随即被新疆中泰化学股份公司聘为首席钳工技师,2013年6月又被中泰化学集团公司任命为设备总监。

《“假小子”——薛梅敏》1970年底入厂的薛梅敏一进厂就在聚合干操作工人。在那建厂初期,工人们甭管啥岗位,啥活都得干。作为一名女工,她以不怕吃苦,泼辣能干而被工友们称之为“假小子”。

《酷爱架子鼓的钳工——李保安》 1982年5岁时的李保安(图一右)。而今的李保安已经成长为新一代的石化工人,现在齐鲁公司运维中心当钳工。小时候没看出他有音乐细胞,长大了到迷上了架子鼓,还自己办起了一个架子鼓培训班,忙碌了一天的他,一打起鼓来就陶醉其中忘记了劳累。

《维和部队里的石化子弟——何瑛》(左图右一)这个正在和小伙伴们玩拍手歌的小女孩名叫何瑛,当年(1978年)只有5岁。1990年在齐鲁公司读完高中的她(17岁)入伍,入伍后曾三次被推荐到军校培养学习,在卫生防疫方面进行医学科研曾经获得过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而如今的何瑛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军队干部,当她一说起齐鲁公司来,还是充满了深情和思念。

《仪仗队的小姑娘——任彦》左上图是1990年在炼油厂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为一仪仗队的女孩子拍摄的头像,后来才得知她叫任彦。如今的她已经成长为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综合教研室主任,成为专业舞蹈老师。她培养出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她创作演出的舞蹈也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奖励。图三是她在辅导毕业班的学生排练毕业汇报演出。

《齐鲁公司的同龄人——齐心》 作为一名石化子弟而且又是齐鲁石化的同龄人,16岁就进厂的橡胶厂储运车间的齐心对企业有着更深厚的感情,他曾在检修车间当过起重班长亲自参与了厂里重要设备的维护检修、吊装(左图1995年)。按他的话说,他是亲眼目睹了橡胶厂的建设发展,能为企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感到欣慰。

我从1977年2月调到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工会电影队,3月份厂工会为我买了一台海鸥203型照相机,从此开始了我的摄影之路。那时候拍摄照片主要用于制作幻灯片,当年我制作的幻灯片形式多样,再加上优美的配乐解说,被工友们称之为厂里的《新闻简报》。

在厂工会工作期间,不论岗位和职务有啥变化,相机一直没离手,直到我2006年4月离岗。在此近30年间,我为企业,为工友们拍摄的照片无计其数。从最初的黑白照片到后来的彩色照片,从过去的胶片时代到现在的数码影像,记录影像的相机更换了好几台,仅保存下来的底片就有几万张。

非常感谢公司宣传部的领导对我的支持,为我整理处理老照片底片提供了方便,使我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整理扫描出近万张底片,转换成便于保存和观看的电子版影像,它将成为企业珍贵而形象的不可替补的历史资料。

每当我浏览着计算机里保存的这些老照片时,那一幅幅熟悉的笑脸,那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都浮现在我的面前,当年的建设者们年龄大些如今还健在的,都已跨入耄髦之年;和我同龄人现在也都成为两鬓白发的爷爷奶奶了;就是当年那些小青年也已经步入中年甚至有的也已经退休了。

但是,在我的影像里,在我的记忆中,他们依然是青春焕发,神采依旧。

这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那段难忘的岁月,每张照片的背后都叙说着那些难忘的故事,犹如昨天。

记忆,难忘的记忆,难忘的石化记忆……

摄影并文:马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