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年影像

王攀作品:渭水泱泱

来源: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 作者:王攀 责编:张双双 2019-01-25

渭河与黄河交汇处的铁路桥上,一列火车徐徐开过。

渭河滩涂上,戴着狗捕猎兔子的农民。

一位中年男子在河边做饭,他常年居住在渭河一艘船上。

渭河里的一个废弃的机械设备像极了一只恐龙。

修缮渭河大桥的工人们。

三轮车驶过渭河大桥下时扬起灰尘。

渭河与黄河交汇处,一位中年男子在钓鱼。

渭河边的马匹用来招揽游客。

用来加固河坝的石头以及河水中的植物。

在挖沙形成的湖中,居民们在钓鱼。

正在修整的渭河里停放着挖沙的工具船。

正在修缮堤坝的工人们。

渭河支流中,捡拾垃圾的环卫工人。

渭河穿过天水市区,进行了水质治理。

正在修整的渭河河道。

从太白山中流出的水最终会汇入渭河。

一辆运沙车驶出河道。

天水市区,渭河边一所学校的早晨。

渭河边的一对情侣。

渭河干裂的河道里,一条死鱼。

查看大图

渭河与黄河交汇处的铁路桥上,一列火车徐徐开过。

渭河滩涂上,戴着狗捕猎兔子的农民。

一位中年男子在河边做饭,他常年居住在渭河一艘船上。

渭河里的一个废弃的机械设备像极了一只恐龙。

修缮渭河大桥的工人们。

三轮车驶过渭河大桥下时扬起灰尘。

渭河与黄河交汇处,一位中年男子在钓鱼。

渭河边的马匹用来招揽游客。

用来加固河坝的石头以及河水中的植物。

在挖沙形成的湖中,居民们在钓鱼。

正在修整的渭河里停放着挖沙的工具船。

正在修缮堤坝的工人们。

渭河支流中,捡拾垃圾的环卫工人。

渭河穿过天水市区,进行了水质治理。

正在修整的渭河河道。

从太白山中流出的水最终会汇入渭河。

一辆运沙车驶出河道。

天水市区,渭河边一所学校的早晨。

渭河边的一对情侣。

渭河干裂的河道里,一条死鱼。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定西市渭源鸟鼠山,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至潼关县汇入黄河,我的拍摄是从甘肃天水市至陕西潼关。

从我家乡骑脚踏车大约二十分钟便可到达渭河大桥,可在少年时期,那是一个遥远的所在,来回走路一天的时间,对一个孩子来说肯定是要的。

我现在还能忆起,在那个挣工分的年代,所有的大人扛着铁锹锄头去修堤坝时留给我的背影。从渭河带回来的黄鳝和小鱼给了我对那条河流的美好憧憬,那是一个怎样的所在?伙伴们都很好奇。于是,约了玩伴,翘课去了渭河,戴着冷馒头,就着路边撅来的蒜苔,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回家时带了几条小鱼和一小捆水草,湿了一身的衣服,代价是被打狠揍了一顿。在那条河里淹死的少年,家长会掰着指头给我一一数来,渭河成了少年们的禁忌之地,那之后,再没能去过,直到中年来临之际,才有机会故地重游,拍摄小城碎戏。

渭河大桥还在,因挖沙而形成的河道里聚集了闲散的钓鱼者,被扩建的河滨大道多了来往的汽车,年久的渭河大桥下忙碌的工人们正在修缮加固,几个戴着细狗撵兔的农民一无所获,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熟悉,少年记忆中的美好故事深埋记忆之中,待在城市中回忆那曾经的美好。

王攀,独立摄影师,媒体人。曾历任国内几家媒体的视觉总监、图片总监、图片编辑、摄影记者等职位。从纸媒到移动端,丛一线摄影记者到视觉总监。擅长拍摄个人项目以及人像摄影,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的摄影节和展览,获得过阮义忠人文奖、国家艺术基金、美国《国家地理》、IPA(亚洲隐形摄影奖)、台北国际摄影节、三影堂摄影奖、吴印咸摄影资助、索尼青年摄影师资助、团中央新闻摄影奖和金镜头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