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白嘎利摄影作品:《家在草原》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白嘎利 责编:张双双 2019-01-11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1转场的蒙古包。夏天牧民转场,入冬前搬来定居点过冬。内蒙古东乌旗商都嘎查,2015年8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2草原上的那达慕,牧民的汽车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内蒙古东乌旗白音敖包嘎查,2017年6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3牧民开拖拉机拉着房车去转场。内蒙古东乌旗商都嘎查,2015年8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4草原冬天的早晨,牧民夫妇准备放出羊群。内蒙古东乌旗呼日其格嘎查,2014年12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5冬季的羊圈,羊群过夜要紧密的依靠在一起,从而产生足以挨过寒夜的热量,当清晨牧人将羊群从羊圈赶向草场时,这捂了一宿的热气腾然而出,羊圈瞬间变得云雾缭绕。内蒙古东乌旗道特淖尔嘎查,2009年12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6火车驶过宁静的冬季草原。内蒙古东乌旗哈拉盖图嘎查,2011年2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7.套马的汉子们。内蒙古东乌旗巴音图嘎嘎查,2017年6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8.马群跑过的草原,尘土飞扬。内蒙古东乌旗巴音图嘎嘎查,2017年6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9牧马人开着汽车拉着赛马从远处赶来参加冰雪那达慕。内蒙古西乌旗吉仁高勒镇,2013年1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0牧马人淖日布举办的套马活动。内蒙古东乌旗满都宝拉格嘎查,2015年3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1蒙古马里类似的花马很少,所以蒙古人更喜欢这样的蒙古马。内蒙古东乌旗呼日其格嘎查,2014年10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2蒙古马。内蒙古东乌旗呼日其格嘎查,2010年5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3.草原的夏天,雷雨来临时刻。内蒙古东乌旗白音高勒嘎查,2012年6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4草原上,春天是收获的季节,牧民妇女喂养羊羔和马驹,羊羔总是温顺乖巧,小马驹有时候会耍脾气。内蒙古东乌旗陶森淖尔嘎查,2010年5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5草原春天下羊羔,牧人朝鲁门家接羔成活率高,妻子额尔敦其其格高兴。内蒙古东乌旗白音敖包嘎查,2010年4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6草原春天下羊羔,牧民妇女用牛奶喂养小羊羔。内蒙古东乌旗额仁高毕嘎查,2010年4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7那达慕大会上摆摊、烤羊肉串的孟克白拉和他的妻子花拉。内蒙古东乌旗吉日嘎郎图嘎查,2012年9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8牧人赛音白拉女儿和她的玩伴。内蒙古东乌旗布勒呼木德勒嘎查,2010年8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9.汽车上装好蒙古包,准备去转场的牧人特古斯、妻子乌云娜和儿子巴雅尔。内蒙古东乌旗达布希拉图嘎查,2013年6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0.牧民额尔敦陶格涛全家(母亲、妻子、两个孩子、弟弟)在自己的草场合影,背景是定居的砖瓦结构房。内蒙古东乌旗巴音淖尔嘎查,2013年5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1.牧人特木尔巴特尔牵着自己最喜欢的花马与妻子、儿子合影。内蒙古东乌旗布勒呼木德勒嘎查,2010年8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2.双胞胎兄弟名字叫孟克图拉嘎,巴图图拉嘎,出生于2014年4月29日。内蒙古东乌旗达布希拉图嘎查,2018年3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3.双胞胎兄弟名字叫浩斯白拉,达胡日白拉,出生于1977年8月25日。内蒙古东乌旗白音宝力格嘎查,2018年3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4.蒙古族少女额尔敦花拉。内蒙古东乌旗杜兰嘎查,2012年5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5.额尔敦陶格涛的母亲在家缝蒙古袍,孙女在熟睡。内蒙古东乌旗陶森淖尔嘎查,2010年5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6.牧人朝克与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家合影,墙上挂的是“星级文明小康户”、“先进个人”等奖牌。内蒙古东乌旗满都宝拉格嘎查,2013年2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7.牧马人浩斯白拉与妻子,两个孩子在家合影,墙上挂着他的赛马照片,电视柜上摆满了赛马得奖的奖杯。内蒙古东乌旗满都宝拉格嘎查,2013年2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8.牧人萨如拉与妻子在自己家客厅合影。内蒙古东乌旗达布希拉图嘎查,2016年9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9.牧人额尔敦苏和与老伴,儿子儿媳和孙女合影。内蒙古东乌旗杜兰嘎查,2012年4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30.牧人吉巴雅尔61岁本命年,他的孩子们为了庆祝父亲的本命年举办了家庭那达慕,那达慕结束后亲朋好友在定居的砖瓦房和蒙古包前合影。蒙古族不过生日,但是庆祝本命年,尤其重视高龄的本命年。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内蒙古东乌旗查干淖尔嘎查,2013年10月。_

查看大图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1转场的蒙古包。夏天牧民转场,入冬前搬来定居点过冬。内蒙古东乌旗商都嘎查,2015年8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2草原上的那达慕,牧民的汽车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内蒙古东乌旗白音敖包嘎查,2017年6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3牧民开拖拉机拉着房车去转场。内蒙古东乌旗商都嘎查,2015年8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4草原冬天的早晨,牧民夫妇准备放出羊群。内蒙古东乌旗呼日其格嘎查,2014年12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5冬季的羊圈,羊群过夜要紧密的依靠在一起,从而产生足以挨过寒夜的热量,当清晨牧人将羊群从羊圈赶向草场时,这捂了一宿的热气腾然而出,羊圈瞬间变得云雾缭绕。内蒙古东乌旗道特淖尔嘎查,2009年12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6火车驶过宁静的冬季草原。内蒙古东乌旗哈拉盖图嘎查,2011年2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7.套马的汉子们。内蒙古东乌旗巴音图嘎嘎查,2017年6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8.马群跑过的草原,尘土飞扬。内蒙古东乌旗巴音图嘎嘎查,2017年6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09牧马人开着汽车拉着赛马从远处赶来参加冰雪那达慕。内蒙古西乌旗吉仁高勒镇,2013年1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0牧马人淖日布举办的套马活动。内蒙古东乌旗满都宝拉格嘎查,2015年3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1蒙古马里类似的花马很少,所以蒙古人更喜欢这样的蒙古马。内蒙古东乌旗呼日其格嘎查,2014年10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2蒙古马。内蒙古东乌旗呼日其格嘎查,2010年5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3.草原的夏天,雷雨来临时刻。内蒙古东乌旗白音高勒嘎查,2012年6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4草原上,春天是收获的季节,牧民妇女喂养羊羔和马驹,羊羔总是温顺乖巧,小马驹有时候会耍脾气。内蒙古东乌旗陶森淖尔嘎查,2010年5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5草原春天下羊羔,牧人朝鲁门家接羔成活率高,妻子额尔敦其其格高兴。内蒙古东乌旗白音敖包嘎查,2010年4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6草原春天下羊羔,牧民妇女用牛奶喂养小羊羔。内蒙古东乌旗额仁高毕嘎查,2010年4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7那达慕大会上摆摊、烤羊肉串的孟克白拉和他的妻子花拉。内蒙古东乌旗吉日嘎郎图嘎查,2012年9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8牧人赛音白拉女儿和她的玩伴。内蒙古东乌旗布勒呼木德勒嘎查,2010年8月。

白嘎利《家在草原》30—19.汽车上装好蒙古包,准备去转场的牧人特古斯、妻子乌云娜和儿子巴雅尔。内蒙古东乌旗达布希拉图嘎查,2013年6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0.牧民额尔敦陶格涛全家(母亲、妻子、两个孩子、弟弟)在自己的草场合影,背景是定居的砖瓦结构房。内蒙古东乌旗巴音淖尔嘎查,2013年5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1.牧人特木尔巴特尔牵着自己最喜欢的花马与妻子、儿子合影。内蒙古东乌旗布勒呼木德勒嘎查,2010年8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2.双胞胎兄弟名字叫孟克图拉嘎,巴图图拉嘎,出生于2014年4月29日。内蒙古东乌旗达布希拉图嘎查,2018年3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3.双胞胎兄弟名字叫浩斯白拉,达胡日白拉,出生于1977年8月25日。内蒙古东乌旗白音宝力格嘎查,2018年3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4.蒙古族少女额尔敦花拉。内蒙古东乌旗杜兰嘎查,2012年5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5.额尔敦陶格涛的母亲在家缝蒙古袍,孙女在熟睡。内蒙古东乌旗陶森淖尔嘎查,2010年5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6.牧人朝克与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家合影,墙上挂的是“星级文明小康户”、“先进个人”等奖牌。内蒙古东乌旗满都宝拉格嘎查,2013年2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7.牧马人浩斯白拉与妻子,两个孩子在家合影,墙上挂着他的赛马照片,电视柜上摆满了赛马得奖的奖杯。内蒙古东乌旗满都宝拉格嘎查,2013年2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8.牧人萨如拉与妻子在自己家客厅合影。内蒙古东乌旗达布希拉图嘎查,2016年9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29.牧人额尔敦苏和与老伴,儿子儿媳和孙女合影。内蒙古东乌旗杜兰嘎查,2012年4月。_

白嘎利《家在草原》30—30.牧人吉巴雅尔61岁本命年,他的孩子们为了庆祝父亲的本命年举办了家庭那达慕,那达慕结束后亲朋好友在定居的砖瓦房和蒙古包前合影。蒙古族不过生日,但是庆祝本命年,尤其重视高龄的本命年。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内蒙古东乌旗查干淖尔嘎查,2013年10月。_

草原苍茫辽阔、质朴悠远。作为游牧民族,蒙古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独具魅力的地理环境塑造且雕刻了蒙古民族的精神面貌与性格特质。

我是一名来自内蒙古腹地——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族摄影师。蒙古族长期生活在水草丰美、沃野千里之地,苍蓝的穹顶、蜿蜒的河流、广阔的草原孕育了游牧文明。蒙古文化崇尚与自然和谐共处,蒙古人在草原生态面前保持着节制和敬畏,以追求平衡祥和的生存状态。自古以来在此般生存哲学中生活的民族是勇敢、可爱且富有智慧的。

我从1993年起拿起相机,开始不断的拍摄草原的春夏秋冬、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以及一切与草原相关的内容。我一直扎根于我生活的这片草原,拿起相机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本能,我用摄影的方式去观察时代进程下蒙古人生活的变化,致力于表现蒙古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当下的真实生活面貌。

蒙古文化主要是由草原、草原五畜(马、骆驼、牛、绵羊、山羊)和生活在草原的人构成的,在我的作品中,我把它划分为“草原风景” “草原生活” “草原人家”三个单元。在创作中,我不想去刻意表现令人感到新鲜的民俗,也不致力于用夸张且符号化的手法表现草原的壮美风光。我更想饱含温情且平静地注视我的家乡,我想用向内观看的视角向更多人展示蒙古族在当下社会的真实生活状态。

我的作品中的“草原风景”是体现这孕育了游牧文明和蒙古精神的地理环境,它不仅仅辽阔壮美,同时它更是宏大、静穆且严酷的。草原是游牧民族的生命载体,进入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以来,古老的游牧方式处于被更替的状态,然而这也抵不住游牧民族内心里对传统草原生活的执着,蓝天白云下,骏马与摩托车共存;蒙古包与风车(牧区小型风力发电机)同在;辽阔草原上的路已不是迁徙时勒勒车的痕迹,而是汽车轮胎的痕迹;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已不再穿民族服饰,可每逢节日人们都会穿上蒙古袍才有仪式感,这就是现代蒙地的真实生活图景。

“草原生活”是对蒙古族独特的生活方式的描绘。游牧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在生活中的体现具体又细微。不同的生存哲学,带来不同的思维与习俗。例如,在冬季的羊圈中,羊群过夜要紧密的依靠在一起,当清晨牧人将羊群从羊圈赶向草场时,这捂了一宿的热气腾然而出,羊圈瞬间变得云雾缭绕,这场景自然只有在草原上活过四季的蒙古人才熟悉。

在草原生活中,我既拍摄了传统的草原生活,同时也不回避现代性的元素出现。例如,穿越草原的火车,汽车、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房间门上贴着偶像海报的蒙古族年轻女孩等,这些场景早已成为草原生活的日常,我将其一并收入镜头当中。

“草原人家”是作品的核心,是我最想表达和刻画的蒙古族人在当下的气质和面貌。同时,我也将目光放在了蒙古族的家庭合影上。从三五人的家庭到几十人的家族合影,这体现了人与人,人与家庭、家庭与部族、部族与地域之间的紧密联结,这是草原人情感脉络的结实根基。

在《家在草原》这组创作当中,我将自己对草原真挚的情感寄托在这些照片里。我希望用朴素的摄影语言描绘的当代草原生活图景一样可以打动人心;再者,我用客观、真诚且温暖的视角,广泛地记录了草原当下的面貌,以求实现全方位地展现当下的蒙古族人。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为大家呈现游牧文明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真实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