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作品

影像见证40年|邹毅:影像记录中国铁路沧桑巨变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邹毅 责编:张双双 2018-12-06

1970年,九江新线架桥铺路,筑路工人们在九江线松花江大桥上架设最后一片混凝土梁。原吉林铁路局为提高吉林枢纽的运输能力,兴建了这坐桥。

1976年,蛟河站列车乘务排队上岗。他们虽然工作在条件较差的偏远的东部山区,但他们坚持按标准作业,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坚持列队走向岗位。

1976年,列车员在打扫由蛟河开往新站的小客车,这趟列车的开行主要是方便城乡广大旅客和沿 线铁路职工通勤、家属通学、就医,对城乡贸易往来、发展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公路交通的不断发达,这趟列车停止了运行。

1976年,摄于蛟河站货场。上世纪70年代,公社大队都渴望上级调拨大型农机具。这台洛阳产的东方红大型拖拉机在吉林蛟河货场被龙门吊卸下的瞬间,给等待使用的农民心里升起了希望。

1976年,一个夏天的早晨,一对恋人在观望驶来的火车。

1978年,防护员手持黄旗引导列车慢行通过。

1978年,新站食堂。80年代的新站铁路公寓食堂,不仅在食品质量、花样上动脑筋,想方设法让运输一线的乘务人员吃饱吃好。

80年代,每逢暑运蛟河车站都要组织人员为旅客送水。这是蛟河站工会主席为旅客送清凉的场面。

1980年,春运期间的蛟河站,在车站组织党团员、科室干部的协议下,车站秩序井然。

1980年,蛟河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岔区除雪。降雪会对道岔产生影响,为保畅通,车站职工无论在岗和休班,能上手的都以雪为令,清扫道岔积雪。

1980年秋,蛟河乘务员抽调专人去菜队预购白菜。

1981 年,柳树河站标准化作业的车站值班员。当调度下达接车计划时,值班班长对照本站线路手比眼看,对扳道长下达接车命令。

1981年,当日,东北大雪,火车沿途信号灯显示不良,为保证行车安全,大姑家车站值班长在信号机旁立岗接车。

1981年,电务段动员通信人员顶着刺骨的寒风爬上十几米的电线杆上,及时处理隐患。在入冬和开春的季节,气温变化无常,遇上雨夹雪的天气,通信线路的线条和磁瓶周围结成冰块。

1981年,工作人员正在检修信号灯。80年代后,铁路信号由臂板式改为红黄绿三色信号灯,信号工要时常检修、确保安全。

1981年,工作人员正在新站通信机械室进行精检细修。这是我自1980年调到新站电务段拍摄的最满意的照片,由于段领导的重视,不但给我买一台好相机,还买来一套万次闪光灯。

1981年,全神贯注的报务员在敲打着按键。电报是铁路行业特有的一种联系方式,它的快捷保障了铁路运输对特殊情况的及时处理。

1983年,吉林车辆段车辆检修人员正在紧张进行车辆中修作业。

1983年,吉林车轮厂轮对调运。

1984年,新站机务段荣获“模范机车组”荣誉称号。

1984年12月,党员检车员在列车进站时在观察车辆运行情况。当年,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峰模范作用,冬运期间在党员中开展了“不少看一眼,不少走一步,不少敲一锤,不少紧一扣”的安全主题活动,实现了党员身边无事故,为冬运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

1986年,巡道工在清扫站内道岔积雪。

1987年,蛟河站调车组人员在解放 1 型调车机前核对调车计划。

1989年,舒兰站调车场上,凡是有分歧方向的车站,都有调车作业,将不同方向的货车重新编组后,同一方向开行新的列车。

1994年,通辽站,两部机车并列同一方向驶来,并驾齐驱,这个场景非常少见。

1997年,建设中的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

2004年,建设青藏铁路的筑路勇士。

2004年,铁路飞架唐古拉山。

2007年,编组场的主角。连接着四面八方的铁道、布满了辽阔空间的网线、整装待发的机车,这些现代元素,都在无声地展现着铁路飞速发展的风采。

2007年,建设中的京沪铁路南京长江大胜关大桥。

2007年,万吨大列出山来,内蒙古霍林河煤矿是电煤的重要生产基地,沈阳铁路局为保证煤炭运输,创造了百辆大列开行运输的奇迹,由4台内燃机牵引着234节煤车,全长3.4公里,在草原上行程一道壮丽的景观。

2008年,建设中的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

2009年,吉图珲高铁运行中。

2009年,建设中的哈大客运专线。

2009年,建设中的霍林河至东乌旗货运专线。

2009年,建设中的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

2012年,冬日银装喜相迎。

2016年,动车飞架展画屏,拍摄于吉林。

2016年,秋香一路千万里。

2017年,具有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的沈阳铁路局运输调度指挥中心。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查看大图

1970年,九江新线架桥铺路,筑路工人们在九江线松花江大桥上架设最后一片混凝土梁。原吉林铁路局为提高吉林枢纽的运输能力,兴建了这坐桥。

1976年,蛟河站列车乘务排队上岗。他们虽然工作在条件较差的偏远的东部山区,但他们坚持按标准作业,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坚持列队走向岗位。

1976年,列车员在打扫由蛟河开往新站的小客车,这趟列车的开行主要是方便城乡广大旅客和沿 线铁路职工通勤、家属通学、就医,对城乡贸易往来、发展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公路交通的不断发达,这趟列车停止了运行。

1976年,摄于蛟河站货场。上世纪70年代,公社大队都渴望上级调拨大型农机具。这台洛阳产的东方红大型拖拉机在吉林蛟河货场被龙门吊卸下的瞬间,给等待使用的农民心里升起了希望。

1976年,一个夏天的早晨,一对恋人在观望驶来的火车。

1978年,防护员手持黄旗引导列车慢行通过。

1978年,新站食堂。80年代的新站铁路公寓食堂,不仅在食品质量、花样上动脑筋,想方设法让运输一线的乘务人员吃饱吃好。

80年代,每逢暑运蛟河车站都要组织人员为旅客送水。这是蛟河站工会主席为旅客送清凉的场面。

1980年,春运期间的蛟河站,在车站组织党团员、科室干部的协议下,车站秩序井然。

1980年,蛟河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岔区除雪。降雪会对道岔产生影响,为保畅通,车站职工无论在岗和休班,能上手的都以雪为令,清扫道岔积雪。

1980年秋,蛟河乘务员抽调专人去菜队预购白菜。

1981 年,柳树河站标准化作业的车站值班员。当调度下达接车计划时,值班班长对照本站线路手比眼看,对扳道长下达接车命令。

1981年,当日,东北大雪,火车沿途信号灯显示不良,为保证行车安全,大姑家车站值班长在信号机旁立岗接车。

1981年,电务段动员通信人员顶着刺骨的寒风爬上十几米的电线杆上,及时处理隐患。在入冬和开春的季节,气温变化无常,遇上雨夹雪的天气,通信线路的线条和磁瓶周围结成冰块。

1981年,工作人员正在检修信号灯。80年代后,铁路信号由臂板式改为红黄绿三色信号灯,信号工要时常检修、确保安全。

1981年,工作人员正在新站通信机械室进行精检细修。这是我自1980年调到新站电务段拍摄的最满意的照片,由于段领导的重视,不但给我买一台好相机,还买来一套万次闪光灯。

1981年,全神贯注的报务员在敲打着按键。电报是铁路行业特有的一种联系方式,它的快捷保障了铁路运输对特殊情况的及时处理。

1983年,吉林车辆段车辆检修人员正在紧张进行车辆中修作业。

1983年,吉林车轮厂轮对调运。

1984年,新站机务段荣获“模范机车组”荣誉称号。

1984年12月,党员检车员在列车进站时在观察车辆运行情况。当年,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峰模范作用,冬运期间在党员中开展了“不少看一眼,不少走一步,不少敲一锤,不少紧一扣”的安全主题活动,实现了党员身边无事故,为冬运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

1986年,巡道工在清扫站内道岔积雪。

1987年,蛟河站调车组人员在解放 1 型调车机前核对调车计划。

1989年,舒兰站调车场上,凡是有分歧方向的车站,都有调车作业,将不同方向的货车重新编组后,同一方向开行新的列车。

1994年,通辽站,两部机车并列同一方向驶来,并驾齐驱,这个场景非常少见。

1997年,建设中的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

2004年,建设青藏铁路的筑路勇士。

2004年,铁路飞架唐古拉山。

2007年,编组场的主角。连接着四面八方的铁道、布满了辽阔空间的网线、整装待发的机车,这些现代元素,都在无声地展现着铁路飞速发展的风采。

2007年,建设中的京沪铁路南京长江大胜关大桥。

2007年,万吨大列出山来,内蒙古霍林河煤矿是电煤的重要生产基地,沈阳铁路局为保证煤炭运输,创造了百辆大列开行运输的奇迹,由4台内燃机牵引着234节煤车,全长3.4公里,在草原上行程一道壮丽的景观。

2008年,建设中的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

2009年,吉图珲高铁运行中。

2009年,建设中的哈大客运专线。

2009年,建设中的霍林河至东乌旗货运专线。

2009年,建设中的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

2012年,冬日银装喜相迎。

2016年,动车飞架展画屏,拍摄于吉林。

2016年,秋香一路千万里。

2017年,具有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的沈阳铁路局运输调度指挥中心。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中国铁路30年巨变——一位实属罕见的记录者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集中表象。如果说蒸汽机是 前工业革命的标志,那么高铁则是现代工业的前导。 它缩小了空间和移动的时间,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作为铁路摄影人,邹毅用相机为我们讲述着中国铁 路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从蒸汽机车当家的年代拍摄, 直到今天仍记录着铁路发展变化。

邹毅,1947年生于吉林省舒兰市,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沈阳铁路局文联副主席,沈阳铁路局摄影家协会主席。1966年参加铁路工作,1987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系。

1999年,受欧洲摄影联盟邀请,作为中国摄影代表团成员,先后到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7国进行摄影作品研讨与交流。2004年至2007年,受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摄影协会与团体邀请,到这些国家和地区讲学。近几年来,曾到中国各地的摄影群体、大专院校讲座300余场。

1989年以来,先后出版了《邹毅摄影作品选集》、《冰雪摄影》、《吉林雾凇》、《吉林雾凇摄影指南》、《直通冰雪摄影》、《铁路情怀》、《感受吉林雪地冰天》、《走进海洋圣地——仙本那》等8部摄影专著。

此组作品为“影像见证40年——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作品。


影像见证40年.jpg

2018年正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周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影像见证40年”—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大展,将摄影界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热情和行动逐步推向高潮。从1978年至今,摄影人以其满腔的热忱,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眼光,用大量充沛而感人的影像,形象化、全景式地展示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伟大国度,我们正在经历着这个伟大时代的方方面面。为时代写真,为人民留影,那些写满摄影人赤子之心的经典瞬间,那些被写入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时刻的影像定格,那一张张充满着自信和自豪的洋溢着奋进风貌的面庞,让图像证史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更多相关作品,请点击查阅:专题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