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李鹏飞:数据/图像系列作品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李鹏飞 责编:张双双 2018-04-19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1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2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3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4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5

《数据/图像/血压》 长图

数据 图像 钥匙3,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物影摄影,14x18cm

数据 图像 钥匙,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4,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5,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6,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7,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8,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9,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0,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1,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2,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3,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4,物影摄影,14x18cm,2015

_数据 图像 钥匙,视频截图。

邮寄地点

毕加索

蔡伦

达盖尔

孔子

名词

名词2

我的二维码,我的钥匙

查看大图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1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2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3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4

《数据/图像/血压》组照5

《数据/图像/血压》 长图

数据 图像 钥匙3,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物影摄影,14x18cm

数据 图像 钥匙,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4,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5,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6,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7,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8,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9,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0,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1,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2,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3,物影摄影,14x18cm,2015

数据 图像 钥匙14,物影摄影,14x18cm,2015

_数据 图像 钥匙,视频截图。

邮寄地点

毕加索

蔡伦

达盖尔

孔子

名词

名词2

我的二维码,我的钥匙

作品阐述

数据/图像/钥匙

当这个课题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观众去自我引导了。毕竟,钥匙不仅是一个工业产品,更是一种本身带有设计感和深层含义的物品。我与它的对话一直围绕着三个话题:1.自我保护;2.隐私;3.探索未知。这是一个人在通过“物”而构筑的意识形态。我的想法是,尽可能地客观表现它。它本身的展现,就能够给观者带来一系列的疑问与思考。

在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习期间,我实验性地通过不同媒介进行影像创作。创作的同时开始思考因成像方式的不同而对人的意识发生转变的探讨。自从人类发现太阳光直射身体形成影子开始,就形成了对“像”的探索与实践。从摄影术的发明伊始,科技的飞跃推进着成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今天先进的数字摄影技术,为摄影作品的创作创造出一个可以充分张扬个性的环境,打破了利用传统摄影技术进行单一摄影创作的局限。

我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摄影专业的课程,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尝试性地进行了一些版画和实验影像的创作。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发现能同时在空间、形态和时间轴上,充分压缩成像的物质的一种过程,涵盖了我近几年来一直关注的课题。 

首先是关于一把钥匙给我带来的启发。

大三的一次偶然,我又将工作室的钥匙从锁心里弄断了,当时便在感慨,“这也许是从小到大的第n把了。”当我说完这句话,突然间所有的回忆都像过电影一样从心底涌了出来,我依然记得第一次丢钥匙,第一次弄坏锁芯,第一次把钥匙掰断……随之而来的更是我对“开启”、“方向”、“未知”等这些所指名词的思考。

诚然,钥匙的发明,是人类对自我认识与自我保护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它的意义不仅是对自我隐私与安全意识的保护,更在于它是一支开启一个空间或是未知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钥匙在发明之初,是一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隐私权的方式,并且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也是以一种进化的方式改变人的意识形态,互补的是人也由于意识形态的改变促使工具发生着变化。所以,我正在着手做的这个课题,名为《钥匙的发展史》,故我也在尝使用各种方法去展现。

钥匙对人的特殊含义中,也有“真相”这层含义,而真相即是客观事实。因此我又想到了通过摄影或延伸媒介去表达。但摄影的局限在于平面展现立体空间,所以我开始思考如何使其等大、等质感。我用相纸和光去翻印它,有意思的是,黑白暗房工艺的发明时间和传统单孔钥匙的发明时间十分接近,而且,钥匙对于我本身来说,也有某些成长历程中的特殊含义,承载着我的某些回忆。

由于受黑白暗房工艺本身的表现形式的约束,我利用拓影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也正因为如此,效果本身就是我内心所想,更是客观现状。这一次的作品都是19世纪中叶盛行的单孔焊灼孔钥匙,画面的处理方式我通过光圈,景深的大小,营造了有深度、有光驳,且边缘模糊的效果,形成类似于记忆中图案的影像。事物本身由于科技发展,而被逐步淘汰,渐行渐远,我通过黑与白的光影,表达出它在人的整体记忆中既清晰又模糊的形象。

数据/图像/血压

“我是谁?”,我们时常被人问及或是自我思考这样一个颇具历史的问题。数字化信息时代,影像、文字,这些信息如今只是一排数字代码传送给终端的命令,然后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我也带着这样一个疑问:此时的我,是否只是一组由我所处经纬度生成的数值,和我的社会号码相加而成的代码呢?而数字又如何呈现为图像?这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也是一次偶然,我在观察我祖母用血压仪测量自己的血压时,扩张压、收缩压和心跳组成三个数字的并列排序,让我突然想到了色彩管理中关于RGB组成的数字色彩组合。每个灵感的迸发在我看来都是具有神性的,有着种种看似巧合实则如此必然的意味。

我开始尝试利用数字去呈现图像,有一个阶段,我测量了家人,身边的朋友,这些泛红的色块因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当时所呈现的状态出现很多颜色值的偏差,每个人所组合成的色块都是完全不同的。当我利用剪影方式区分开每个人的时候,我觉得我似乎找到了一种不同的关于“像”的呈现方式。

在我看来,每一个具有形态的物,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神性凝汇其中,新的时代,出现了新的工具和技术,带来了对事物新的观看角度,如那奎尔在其模仿学中所指出,人类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是在模仿神明,而今天,类似神明的观看便是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全新方式。我也将我所掌握的工具和技术,比做我身体的延伸,继续尝试新的创作,而在所谓艺术创作道路上的过程,即是我感知周遭和自我观照的过程。

评委评语

这组作品的定义非常含糊,很多人甚至说它不算摄影作品。评委们也有很大争议,因为它已经脱离了摄影的常态。如果把它定义为当代艺术作品可能更准确一些。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它是非动态影像的一种,总的来说它具备多种视觉元素。

那么,为什么说这组作品是当代艺术的形态呢,因为,它运用多种视觉元素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显示出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作者用作品提出了今天社会无法避免,但又没有被关注的话题,这就是现代社会无法摆脱的人机交互的问题。机器在当下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与机器打交道,机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人甚至提出机器就是我们的义肢。

今天我们无时不刻在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进行着交流,我们随时都在转换着交流方式,这当然包含了人与照相机、照相机与图像、图像与计算机、计算机与文字、数字等等。在这组作品中出现了人类的视觉语言和可供机器识别的数码语言。编码数字与色彩、二维码与影像、物体与映射象等等,这里将当下信息传播的诸元素都显示出来,文字、符号编码、影像和数字,这些信息编码是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视觉元素,也是人机交互的必要条件,是我们控制计算机、手机、照相机的基本路径。优秀的创意作品不应该就是一个好点子,更应该是提出一个想法、提供一个思路,让读者思考,让读者产生新的想法。(钟建明)

推荐语

李鹏飞同学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更多地是在关注他与周遭世界的关系,他更喜欢用不同的影像来描摹对外界的感受,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有时是不拘于摄影常态的,而是把摄影放置于媒介语言的框架内,在当代艺术的层面去阐释其想法,这两组作品所呈现的面貌就是他与“物”和“像”的对话,希望给观者带来一系列的疑问与思考。《数据/图像/血压》系列中,作者将每个人测得的血压值转化成软件中的RGB值,用这个值所转换的颜色来填充和代表各个人物。这个手段貌似没有一个必然对应的关联性,但正是这种由作者的工作方式所产生的关联性才应该是创作时应有的手段和途径。由此,作品产生了较强的视觉性和由手段而产生的有趣的结果,得到了一种不同的关于“像”的呈现方式。《数据/图像/钥匙》系列中,作者是在对钥匙这个“物”有所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先对钥匙产生了概念和想法,进一步梳理从而创作作品。这组作品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了作者创作的敏感性和表现力。他关注到了人与工具的关系,并在作品中阐释了人与工具、人与影像的这种关系。就如同作者的创作过程一样,创作本身一定是作者和外界的直接交流和感受而来的,这样的作品总会引发人们一定的思考,也是作品自身的品质之一。(林简娇)

摄影师简介

李蓬非(李鹏飞),1989年生于辽宁营口,辽宁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电视台签约合作艺人,陌生文化艺术传播机构联合创办人,《Hello,陌生》视觉总编,暗盒艺术空间学术导师。

200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数字静态与动态影像硕士研究生方向获硕士学位;2015年赴美国Alfred University艺术与设计学院交流学习。

2010年,作品《艮》参加“中国人的一天”大学生摄影大赛入围

2012年,作品《逝者如斯夫》参加“画二代”艺术家联展 ,沈阳

2014年,作品《历代帝王图》参加“85后青年艺术家联展”,沈阳

2014年,作品《山海经·初卷》参加“未命名青年艺术家联展”,沈阳

2014年,作品《山海经·北山经》入选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南京

2014年,参加鲁迅美术学院摄影展,作品《生日》获优秀作品,沈阳 

2015年,作品《山海经·大荒的注释》入选马耳山艺术计划

2015年,作品《逝者如斯夫2》入选鲁迅美术学院第三届优秀摄影作品展

2016年,作品《菩提》系列参加华润万象城广场艺术展,沈阳

2016年,参加大新美术馆两岸艺术交流行动,策划,广州

2016年,作品《大事件》获鲁迅美术学院优秀摄影作品奖,沈阳

2016年,参加“延时”——影像作品展,策展人,鲁迅美术学院,沈阳 

2017年,举办《进化》个人作品展,沈阳

2017年,参加“shift”展览+事件

2017年,参加《东遇西2》中美艺术家交流展

2017年,举办《废立的信仰》摄影作品展  等

2012年,摄影作品《艮》,私人收藏

2012年,摄影作品《逝者如斯夫》,1817艺术馆收藏

2014年,摄影作品《shuren100》,私人收藏 

2015年,摄影作品《废立的信仰》,海外收藏

2015年,版画作品《人之初》,海外收藏

2016年,数字版画作品《生本无相》,私人收藏

2016年,数字版画作品《十二生肖》系列,ECC工业节能有限公司收藏

2017年,数字版画作品《进化·消化系列》,私人收藏

2017年,摄影作品《人造景观》,私人收藏

作品选自:2017“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