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草原上的人们》巴特摄影作品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顿河哥萨克 2017-04-13

寒假的少年

巴尔虎少年

摔跤手

乌珠穆沁少年

查看大图

寒假的少年

巴尔虎少年

摔跤手

乌珠穆沁少年

作者简介

IMG_0836.jpg

巴特,蒙古族,1964年出生于呼伦贝尔草原,童年、少年在新巴尔虎和鄂温克草原度过。他反映蒙古民族生活状态的摄影作品,淳朴自然,饱含着浓浓的挚爱亲情,。

巴特历任内蒙古呼伦贝尔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山东省威海广播电台节目部主任,全国52城市广播节目协作体秘书长,山东省威海报业集团总经理,高级编辑。

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可汗视界(北京)艺术机构主席。


作者随笔

苍老的大雁

巴特

“秋末寒冷已来临,芳草枝叶调谢失颜。啊,我那可怜可爱的七只雏雁,想必已飞到温暖的地方安居欢乐。年迈的老雁,我呵,留在草原河流的上空盘旋,守护这不老的山河”。… …

歌王哈扎布老人的蒙古长调《苍老的大雁》是一首歌唱人生老年悲情的古老民歌,歌中以老雁的口吻叙述对七只雏雁的牵挂和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慨叹,表达了老人对儿女的深情厚爱,表现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老人深爱故土无私宽阔的心灵世界。

如泣如诉、情深意长的“老雁”也在讲诉着我的父亲母亲的精神世界。

我的父亲色吉拉呼、母亲金树叶都是能够讲流利蒙古语和汉语、使用蒙古文和汉文两种文字的蒙古族老人。父亲是新中国第一批蒙古族人民警察,母亲是地质部门的文员。

在那样特殊困苦的年代里,能够有一份体面的社会工作,对于一个少数民族妇女来说是多么珍贵的呀,然而在抚养孩子与继续保留工作的两难抉择中,母亲毅然选择了抚育我们——这七只“雏雁”,放弃了难得的工作岗位。

在当时父母经历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艰难与困苦,已为人父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只是愈加的理解,但却永远无法体会了。

艰难的岁月中在父母羽翼下,我们的童年虽然没有尽享物质上的富足,但精神上充满了阳光与温馨,父母给予做人要“宽厚、仁爱、豁达、坚韧”的教诲,已经成为我们受用不尽的人生富矿。

2002年5月,父亲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去世前向我交待了最后一件事:“待他走后将他和母亲的骨灰全部洒在故乡呼伦贝尔草原的伊敏河里”。

父亲认为,天下的江河湖海都是相通的,只要孩子们心中惦记着父母,无论身在天涯海角我们总会永远在一起的。

而我心中深深地懂得,我的父母是在传承着祖先对每一寸草原、森林的珍惜爱恋之情;我也深深地知道,父母百年之后不愿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们因为扫墓而遭受旅途舟车劳顿的良苦用心啊……

每次回到家乡,面对缓缓流过草原的伊敏河,母亲慈祥的面容、父亲宽厚的教诲都会清晰的浮现在眼前、回响在耳畔,而我的心在隐隐作痛。

雏雁也终究会老的,生生不息的生命进程中亘古不变的是宽厚、仁爱、亲情的传承,这不正是生命繁衍的过程中闪烁出的最耀眼的光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