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金丝小把馓子飘香》周鹏飞作品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顿河哥萨克 2017-02-07

查看大图

金丝小把馓子飘香,徐州饮食文化一绝

图 周鹏飞

文 周广喜 

馓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遗产,源于商周时期。据考证,是一个叫林洪的人发明了这一精美食品,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徐州为官时就喜欢吃馓子,并在他的《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其中寒具就是馓子在两汉时期馓子的别称。

古代,馓子还被百姓作为中药食用。徐州民间常用馓子泡延胡索、苦楝子治疗小儿小便不通;用地榆、羊血炙热后再用馓子汤送服治疗红痢不止。尤其是产后妇女,月子里红糖泡馓子喝下利于散腹中之瘀。

馓子的传统制作工艺讲究,要选用上等的小麦面粉,食用油和芝麻。一是用手工活面,二是盘成粗条,三是拉成细条放在油中,四是放上芝麻用手盘把,五是放在适当的油温中煎炸,六是在油锅中均匀地翻把,七是快速取出通风保持香酥。大把馓子盘成扇形,每斤四把左右;小把盘成圆柱形,称之为“金丝小把馓子”,每斤约七把。颜色金黄,细脆香酥。

徐州的黄河新村,林氏家族第74代传人,林新开了个“林家凭良心馓子店”质量好,信誉高,四季飘香,顾客盈门。百姓家喜得贵子吃喜面,要用红糖馓子茶招待亲朋;包素水饺素包子要用馓子做素馅。逢年过节,徐州人都要提前订购,排队买些馓子烙馍馈赠亲朋好友,能吃上徐州的烙馍卷撒子,成为人们的口福。馓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饮食文化遗产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