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体会员

战地摄影记者向南京市民亮相南京解放珍稀照片

来源:扬子晚报 责编:未知 2009-04-09

    “这些老照片都是我父亲生前所拍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对外公开。”在南京解放6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新华社高级记者邹健东之子邹宜,从北京向本报提供了其父亲在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前后所拍摄的一组珍稀照片。

    他曾拍摄了《百万雄师过大江》

    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一户农民家庭的邹健东,20岁投身革命,并于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摄影室工作,从此作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拍摄了一系列珍贵照片。解放战争时期是邹健东摄影活动的黄金时期。当时他在《华东画报》、华东野战军新华社前线分社任摄影记者,参加了华东战场各大战役的战地采访,从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拍摄了一大批生动感人的优秀作品,如广为人知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我送亲人过大江》、《占领总统府》等,这些历史名作或被博物馆、画报社珍藏;或被媒体长期反复采用;或被收入各类摄影画册广为传播;或被作为国家珍贵档案,收入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邹健东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那就是革命战争中的情景,不拍下来不只是遗憾,更是有罪的。因此他总是以极大热忱投身革命摄影工作。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是邹健东所拍照片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邹健东生前所发表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至今都没有公开。这些整理出的近10张照片,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公开发表过。

    用缴获的相机留下历史瞬间

    从画面上看,这些照片主要反映了渡江前解放军战士誓师、侦察、准备船帆等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南京解放后部队进驻南京等内容。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即今总统府)副馆长刘晓宁在仔细观看了这组照片后认为,这些照片生动地向世人展现了60年前人民解放军自信乐观的豪情以及万众一心解放南京的细节,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比如渡江前战士们将洋油桶紧紧挂在胸前,用这种“土”救生器去征服扬子江波涛的平凡而又珍奇的画面,成为反映历史奇迹的珍贵镜头。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这组照片清晰度之高,极为罕见。因为当年战争年代,随军报道工作中摄影器材以及胶卷都是十分稀缺的,能弄到一两卷胶卷十分不容易,而用老式的120相机一卷只能拍十五六张,所以那个年代留下的照片不仅在数量上是有限的,而且也很少有非常清晰的图像。为何这组照片如此清晰呢?邹宜为记者解开了这个小秘密。他说,渡江战役前,父亲所在部队缴获了一台莱卡相机和一些胶卷,这令父亲十分欣喜,感到自己被赋予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责任。后来父亲随20军29师2营的突击连一同过江,他就用这台缴获来的相机把战士们水上演练、江岸侦察、检查枪支等场面一一记录下来。

    希望知情人提供相关信息

    邹宜说,父亲在南京解放后曾在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才调至北京工作,他对江苏、对南京怀有很深厚的感情。《我送亲人过大江》是父亲在渡江战役中所拍的一张著名照片:江中的船满载解放军疾驰向南岸,最引人注目的是船上坐着整齐的解放军,一位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为了快送解放军过江,迸发出全身力气划桨,她背后的辫子使人感到是力和美的象征,成为历史上永恒的壮美瞬间。父亲晚年一直想找到这个小姑娘。后来在媒体的帮助下,辗转多方,终于在吴江找到了。两位老人重逢,留下一段佳话。如今父亲已去世4年,这组反映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照片绝大部分过去都未公开过,此次在南京解放6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通过扬子晚报让南京乃至江苏人民重温这些镜头,父亲如果地下有知的话也一定会很欣慰的。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新公开的老照片有些相关信息已缺失,有的拍摄的具体时间模糊不清,有的拍摄的具体地点难以确认,有的画面的人与物已无法考证。本报希望广大读者看到这些照片后,有知情人能拨打本报96096热线,提供与这些照片相关的信息和内容,本报将与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专家联手,尽力将这些照片的内容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