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盘点2012海外摄影书:纸上的无限可能

来源:中国摄影报 耿菲菲 责编:yuanner 2013-01-29

    年终岁初“盘点”热,美国摄影界新闻网(PDN)、《图片之眼》杂志(Photo-eye)、英国摄影(BJP)杂志、《美国摄影》杂志(American Photo)等西方主流摄影媒体纷纷各显其能,盘点出市场关注度高涨的年度摄影图书,除一路走来的名家回顾、精彩合集,更多是新晋摄影师或名家的创新尝试。事实上他们不仅在题材上继续丰富多彩,在拍摄思路和编辑手法上也不乏突破。当这些作品被整理成册,我们细细读来时,我们的眼光里竟充满了探求与惊喜,原来在摄影的世界里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无限可能!

2012海外摄影书:纸上的无限可能

    时光的堆栈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即兴的艺术,更是有关时间推演的艺术。摄影师们将时光演进中的某一段利用了影像截取并打包存放进了作品集,而吸引我们一观的,正是那些已流淌的时间再也不能重演……
    《从容不迫》(Taking My Time,费顿出版社Phaidon,750美元)
    美国知名“街拍”摄影师乔尔·迈耶罗维茨在入行50年之际,用一部限量版画册回顾了自己半个世纪的从“影”之路。1962年,受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的影响,身为广告公司艺术总监的迈耶罗维茨“下海”干起了摄影。随后的两次欧洲采风,让他感受到“从未如此兴奋,如此饥渴地面对世界所展现给我的(画面)”。画册以严格的时间线将作品串联起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迈耶罗维茨成长的脚步,了解影像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体味他的成功“秘籍”——“摄影师的创意来自于各种可能性,如巧合的事情、稍纵即逝的现象。”
《迷宫》(Labyrinth,光圈出版社/長澤章生私人出版社Aperture/Akio Nagasawa Publishing,80美元)
森山大道也是“街拍”的高手,该画册诞生于他筹备世界巡展期间。这些黑白影像为我们了解森山的艺术思想和拍摄方法打开了一扇窗。如同书名一样,森山也是一名“迷”一般的摄影师。他不拘泥于焦点、构图等传统的技术指标,经常不看取景器就按下了快门;他有悖于传统的审美标准,热衷光影和强烈对比;他不讲究拍摄题材,偏好于无序的城市街道……但他却可以为平凡的事物赋予生命。
《刘易斯·海因》(Lewis Hine,D.A.P.出版社,65美元)
“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要表现那些应予赞美的东西,也要表现那些应予纠正的东西。”美国摄影师刘易斯·海因为摄影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他的影像历久弥新。这本海因作品世界巡回展同名画册梳理了海因以摄影为武器,呼吁社会正义与运动变革的一生。20世纪初,海因加入了美国童工委员会,记录了童工的艰苦生活。此外,作为一名早期的纪实摄影师,他还陆续拍摄了欧洲的人口、非洲裔家庭、产业工人以及帝国大厦的建造。
《塞西尔·比顿:纽约岁月》(Cecil Beaton: The New York Years,里佐利出版社Rizzoli,65美元)
  英国人塞西尔·比顿是时尚摄影界的一位名家。画册通过他的220多幅照片和绘画作品,印证了集人像和时尚摄影师、插画师、美术家、舞美设计师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的比顿并不是一个传说。画册通过比顿与《时尚》、比顿与舞台、比顿与纽约、比顿与葛丽泰·嘉宝、比顿与安迪·沃霍尔等5部分,再现了他创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时期,其中许多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和私人信件都是此前从未公开的。
 
《原因与精神:五十年的照片》(Causes and Spirits: Photographs from Five Decades,斯泰德出版社Steidl,78美元)
  受到爱德华·斯泰肯《人类大家庭》和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的影响,美国摄影师威廉·卡特(William Carter)从1960年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困惑着他的基本问题。从洛杉矶到纽约,从柏林到加沙……画册汇集了卡特半个世纪以来的探索成果。与此同时,卡特作为摄影和写作的双栖艺术家,成就了画册图文并茂的风格,捕捉到了人类生存中“隐藏的意义、转瞬的组合、奇怪的讽刺和幸福的意外”,用“终身的努力去理解和庆祝人类”。
《没有答案的问题:Ⅶ图片社摄影师的影像世界》(Questions Without Answers: The World In Pictures by the Photographers of Ⅶ,费顿出版社Phaidon,75美元)
  2011年底,Ⅶ图片社迎来了10岁“生日”,也首次推出了旗下摄影师的作品合集,梳理了过去20年间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容·哈维(Ron Haviv)讲述了后冷战时期南斯拉夫的解体;克里斯托弗·莫里斯(Christopher Morris)记录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约翰·斯坦迈耶(John Stanmeyer)完成了为期4年的亚洲艾滋病调查;亚历山德拉·布拉特(Alexandra Boulat,2007年因病逝世)描述了中东妇女的当代生活……此外,画册中还爆料了Ⅶ图片社如何部署重大灾害的集体报道。
《〈旅行者〉摄影作品:25周年合集》(Conde Nast Traveller Photographs: 25th Anniversary Collection,阿苏利纳出版社Assouline,95美元)
  世界权威旅游杂志《旅行者》在创刊25周年之际,再次与大名鼎鼎的阿苏利纳出版集团强强联手,结集了1/4个世纪以来的旅游佳作。250页的画册收纳了100多幅照片,其中25幅为大张折叠插图,展现了摄影师所捕获的世间美景: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的迈阿密南海滩之行,斯蒂芬·威尔克斯(Stephen Wilkes)的犹他州鲍威尔湖之旅,大卫·拉夏贝尔(David LaChapelle)在印度喀拉拉邦与大象嬉戏。画册还邀请旅游作家配文,并由杂志编辑添加地图和注释,打造了一份送给旅游爱好者的最佳礼物。#p#分页标题#e#
 
《未曾拍摄的照片——摄影师的散文集》(Photographs Not Taken: A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ers’ Essays,黎明出版社Daylight,14.95美元)
  前段时间,纽约地铁死亡照事件又一次把摄影师推到了风口浪尖,一系列有关职业道德的讨论纷至沓来。美国摄影师、作家威尔·斯泰西(Will Steacy)似乎有先见之明,他提出一个类似问题:“什么样的照片你不能或不希望拍摄?”并将70名摄影师的答案汇集成册。埃里卡·拉森(Erika Larsen)在聆听一名悲伤的父亲哭诉时无法举起相机;尼娜·伯曼(Nina Berman)在被摄者变成朋友后停止了拍摄;亚历克·索思(Alec Soth)解释了为什么选用音频而非影像记录第一次抱起养女的情形……准确的说,这不是一本摄影作品集,而是一本折射摄影从业准则的札记。

    幻想的寓言  

    也许我们会带着好奇与疑惑来体验这样一些前卫先锋与平实传统相交织的影像作品,在猜测和推敲间反复地揣测创作者的意图,亦会毫无答案地迷失在这片视觉丛林中。而当我们一本本完整地阅读之后,口中无言,心中却有了明悟,那些让我们欲罢不能观与思的,不正是其表面虚幻下的真实?
    《(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based on a true story,《燃烧》杂志社出版BurnBooks,套系组合95-192美元)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美国摄影师大卫·阿兰·哈维(David Alan Harvey)的这部作品,那就是——“现代”。无论是影像内容还是画册形式,都诠释出了打破陈规的“现代”气息。
  大卫选用了便携相机进行近距离密集拍摄,从海滩到棚户区乃至高档夜总会,再现了里约热内卢的每个角落。小相机的技术不足造成影像模糊,色彩怪异并伴有眦光,恰恰意象化地再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混乱。画册采用开放式的非叙事性设计,书页未被绑定,读者可以随意排序,拥有“多种阅读方式”的互动体验。此外,封面和内页还穿插有一些场景的连续画面,类似于电影的“动态画面”——哈维在传统纸媒里过了一把“动态”瘾。
 
《蒂姆·沃克:讲故事的人》(Tim Walker: Story Teller,艾布拉姆斯出版公司Abrams,75美元)
  英国时尚摄影师蒂姆·沃克(Tim Walker)邀请众多明星大腕联手打造了一本“Cosplay”版的时尚作品集,追忆了那些年我们曾经幻想过的童话故事。演员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戴着假发和满是褶皱的王冠,设计师阿尔伯·艾尔巴茨 (Alber Elbaz)戴着兔耳朵手拿碾碎的牡丹……
  为了将“影像化的梦境”营造得更加真实,沃克启用了服装、化妆、道具等一个庞大的制作团队。因此影集中也穿插了一些模型草图和创作笔记,来讲述影像背后的故事。“有时一个异常奇妙却又无法解释的机会,促使你拍摄出超乎梦境所能想象的影像,这就是摄影的魔力吧!”或许正是这种魔力助力沃克成为了众多知名品牌和时尚杂志的宠儿。
 
《阴影与梦想的峡谷》(Valley of Shadows and Dreams,全盛期出版社Heyday,40美元)
  这本黑白影集由一对美国夫妻档联手打造,丈夫肯·莱特(Ken Light)操刀摄影,妻子梅拉尼·莱特(Melanie Light)负责写作,他们将主题定位在了大农业造成的影响以及金钱政治所带来的地产泡沫和金融危机。
  虽然美国对于工业化食品生产有所监管,但在加利福尼亚中央大峡谷,工业化养殖却没有丝毫的减弱。故事采用了平行叙事,大峡谷和银行业,国会和农业产业集团,既相互交织影响,又独立平行推进。
《石化美国》(Petrochemical America,光圈出版社Aperture,80美元)
  这部作品集可谓是“亦真亦幻”,既涵盖了美国摄影师理查德·米沙拉奇(Richard Misrach)的纪实影像,也融汇了景观设计师凯特·奥尔夫(Kate Orff)的“推理图画”。从1998年开始,米沙拉奇用镜头描绘了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沿岸被工厂所污染的土地,并将该系列作品命名为“癌症通道”。12年后,当出版社准备为米沙拉奇的旧作再版时,他携手奥尔夫重返故地。奥尔夫擅长用类似于流程图的“生态画像”来展现污染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种群的影响。二者相得益彰,他们“联手考察了‘癌症通道’,呈现了居民和企业过去和将来的状态,”并由此引发了“一个新的思考:如何更好地转移我们对于石化的依赖”。
《历史、记忆与沉默》(Historia, Memoria,Silencios,希尔特出版社Schilt,50美元)
  这是一本“盗版”影集,所有照片均是阿根廷摄影师洛雷娜·古林·瓦斯凯蒂(Lorena Guillen Vaschetti)翻拍祖父母的老照片。瓦斯凯蒂从垃圾箱里拯救出了一些被遗弃的旧照片,选用静物台和微距镜头进行翻拍,利用小景深来强调影像中的重点细节,视觉化地破译并诠释了照片背后所承载的家族记忆。瓦斯凯蒂本想使用小盒子来收纳这些翻拍影像,由读者自行排序和解读。但出于操作层面的考虑,她最终还是选用了传统的固定顺序。画册从一次旅行开始,由室外到室内,由开放的环境到私密的空间,启发人们思考这些无声的影像如何影响我们的历史和记忆,成为我们与后代沟通的纽带。
 
《时间不再是障碍》(And Time is No Longer an Obstacle,哈杰·坎兹出版社Hatje Cantz,55美元)
  “时间不再是障碍,它允许我从事喜欢的摄影。”芬兰摄影师尼克·卢奥马(Niko Luoma)“从数学与几何,对称与混乱,想象与发现中找到灵感”,利用线条和色彩打造了一部抽象摄影作品集。
  影像全部“基于空间概念上的水平、垂直和对角线”。卢奥马借助多次曝光创造几何线条组成多边形,将物理空间可视化;运用彩光、滤镜或不同胶片改变线条的色彩,描绘空间和时间的历程,引发人们思考摄影与时空的关系。卢奥马不知道这些作品是否属于摄影范畴,但底片却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挑战胶片宽容度,色彩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因此,这本摄影集被卢奥马定义为“纯粹的实验”。

    生命的异同

  这两本摄影集展示了一个道理,关于动物的摄影不仅是非洲野生动物那样的模本,在人类身边生存的动物们同样能散发出独特的影像魅力,甚至触摸到我们心灵中极柔软的那一部分,直教人忘却它们的形态,更深刻留下的是对于相似生命体验的感同身受。
《车内沉默的狗狗》(The Silence of Dogs in Cars,克赫尔·施普林格出版社Kehrer Verlag, 50美元)#p#分页标题#e#
  英国摄影师马丁·奥斯本(Martin Usborne)依靠从“狗友”处借来的狗狗,从俱乐部租赁的汽车,以及融资平台kickstarter的注资,完成了这部影集。影像塑造了夜晚被主人遗留在车中的狗狗形象,“看着狗狗孤独的脸庞,就像是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奥斯本至今仍忘不了儿时被大人锁在车里那种“被遗弃的无能为力的感伤”,于是5年前开始着手拍摄这个选题“以狗喻人”。因为没有那么多现成的场景,奥斯本便开始布景摆拍,每次创作均要耗费几个小时。影像力图通过狗狗愤怒、忧伤的“真实情感”,探寻人类对于孤独、恐惧的共鸣。
《生命》(Anima,自出版,35美元)
  荷兰动物摄影师夏洛特·杜马斯(Charlotte Dumas)一直致力于将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动物确立为拍摄主题,挑战传统的影像观念。此次,她为我们描述了马儿“柔情”的一面,借此探索“在当代艺术中,如何将动物和它们的环境作为影像主题”。杜马斯将拍摄地选在了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这里有一群用于为安葬仪式拉灵柩的马儿。杜马斯在马厩依赖自然光拍摄夜晚休息的马匹,通过长时间曝光展现皮毛的质感和颜色,利用环境光投射的光影营造静谧的环境氛围,强调了马儿的脆弱性和“展示出的彻底放松”状态,这些我们以往都很少看到。

    个人的景观

  平实自然与解构重塑交织而成的这些有关景观的影像,是通过作者们在客观与主观间的徘徊,最终提炼加工而成的。那些朴素的、唯美的、怪诞的景观是属于他们个人世界的,这些书中作品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极尽超现实的魅惑,引诱观者来体验他们对于世界的观察与体验。
    《美丽的陈词滥调》(The Beautiful Cliche,西尔瓦娜编辑出版社Silvana Editoriale,65美元)
  总有人感叹身边的题材被拍滥,但意大利摄影师雷纳托·D·戈斯汀(Renato D'Agostin)却可以从“陈词滥调”中找到突破。此次戈斯汀将镜头对准了家乡威尼斯,用抽象的黑白色调捕捉城市的静谧。戈斯汀找到了自己的突破点:其一,多选用长焦镜头。戈斯汀偏好使用200mm镜头,利用前景、主体、背景体现影像的层次感,展现主次景物之间的关联性。其二,坚守传统胶片阵地,并坚持亲自洗印,力图利用高对比度的黑白影像,再现一个抽象的、超现实的水城。该书在纽约展览期间的销售收入也悉数捐给了威尼斯遗产基金会。
 
《我的达科他》(My Dakota,半径图书出版公司Radius,50美元)
这是一部以风景为主的个人化影集。美国摄影师兼作家丽贝卡·诺里斯·韦伯(Rebecca Norris Webb)回顾了成长的故土,追忆了已逝的哥哥。2005年,韦伯着手拍摄家乡南达科他州的风景,一年后突闻哥哥病逝的噩耗,于是她将悲痛融入到了作品中,创作出了这部缅怀亲人的挽歌。该书的最大看点在于作者将诗歌的形式融入到摄影作品集中。韦伯的拍摄有些迷惘,“悲伤萦绕在南达科他州的风景中”;直到着手将影像汇集成册,这种“困惑感”依旧困扰着韦伯,如此无序的影像无法用以往的线性叙事进行梳理。但得益于自身的文学功底,韦伯借鉴了诗歌的结构和节奏,特别是维拉内拉诗(起源于法国的一种精美的诗歌形式——编者注),创作出了这部情感迂回的挽歌。
《生与熟》(The Raw and the Cooked,哈杰·坎兹出版Hatje Cantz,89美元)
德国摄影师彼得·比阿罗贝泽斯基(Peter Bialobrzeski)的最新力作,拍摄于14个国家(大部分位于亚洲),直击了都市中富与穷、新与旧的残酷对比,完成了一次“从现代大都会落后穷困的底层社区到城市新贵40层精致公寓楼的旅程”。书名源自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的同名著作。影像描绘了自然环境在人类干预中所呈现的迷幻景象: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棚户区、泥瓦房拥挤不堪,电线、晾衣服线使画面分崩离析;在都市的核心区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工照明将黑夜变作白天。长时间曝光的画面中,人影如幽灵般穿过街道。这些表象也折射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庞大的人口,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关注。
 
《新美国图片》(A New American Picture,光圈出版社Aperture,60美元)
同样是“扫街”,美国摄影师道格·理查德(Doug Rickard)却“扫”出了新意。他通过翻拍谷歌地图“街景功能”里现成的美国街区画面,完成了一部虚拟的街头摄影集,描绘出一个贫困与繁华并存的21世纪新美国图景:游手好闲的人行走在杂乱的街道上,站在废弃的商业大楼前……宝丽来的色彩和软焦点的效果,为画面赋予了超现实的绘画效果。2010年该画册限量出版,此次理查德又追加了30多幅“街景”进行再版。

    “人”的报告

    摄影师对于“人”的影像探索永远不会停止。2012年关于“人”的摄影图书同样大热。摄影师们或直击、或窥探、或调查、或摆拍地展现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写实与暗喻交织、赤裸与含蓄并存。这些摄影集中留存的面孔不仅仅面对观者释放着他们的精神特质,更若有若无地隐藏了拍摄者们心中各自不同的表达。
    《女人是英雄:一个全球项目》(Women Are Heroes:A Global Project,艾布拉姆斯出版公司Abrams,40美元)
  法国半匿名艺术家JR以“相片涂鸦者”而著称。他的最新力作展示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公共艺术项目——“女人”系列,“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拍摄她们,并将她们的肖像张贴于当地和全世界的墙上,强调女性在社会中的关键作用和她们的尊严”。为筹备该项目,JR前往塞拉利昂、利比里亚、苏丹、肯尼亚、巴西、印度和柬埔寨,采访并拍摄当地的女性。画册除收录这些女性肖像照外,更彰显了JR的涂鸦“成果”。
 
《苏荷区》(SOHO,马克出版社MACK,55美元)
  “你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和事了解这个地方。”瑞士摄影师安德斯·彼得森(Anders Petersen)在伦敦苏荷区“蹲点”一个月,用街头影像勾勒出了这个“红灯区”的新生。画册记录下了酒吧夜店、私人俱乐部乃至街头杂耍,捕捉到了苏荷区所特有的高雅与低俗,青年与老人,富裕与贫穷,描绘出了今日苏荷区的活力和多样性。粗颗粒、高对比的黑白影像风格,外加低照环境,勾勒出彼得森的“所感而非所见”,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悲伤”。#p#分页标题#e#
《建造》(Construction,解码图书出版社Decode Books,55美元)
  美国摄影师布赖恩·芬克(Brian Finke)喜欢关注那些“非主流”的“小人物”,从高中拉拉队队员,到航空乘务员,乃至足球队员,这次则选择了建筑工人。芬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以往印象中那个刺耳的、脏乱的、车辆川流不息的建筑工地,而是一个神奇而有趣的地方,即便是破旧的安全帽和散落的岩石都被赋予了俏皮的元素。芬克利用充足的照明、绚丽的色彩以及精妙的构图,超现实地描绘了辛劳的建筑工人。
《教室肖像》(Classroom Portraits,帕莱斯特出版社Prestel,60美元)
  英国摄影师朱利安·热尔曼(Julian Germain)记录下了一系列学生在教室里的集体合影,从英国开始,扩展到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热尔曼不要求学生如何摆“pose”,但会确保他们在画面中都露个脸,捕捉孩子们的快乐、悲伤抑或是烦恼。画册反映了这一始于15世纪的“全班教学体系”的共性与特性。当这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的学生集体合影并置在一起时,汇集成了一种对全世界教育的记录,充满着时代气息并诠释了异域文化。
《女孩与闺房》(A Girl and Her Room,乌姆里奇出版社Umbrage,40美元)
  女人+建筑+摄影=?黎巴嫩女摄影师拉尼亚·马塔尔(Rania Matar)给出了答案。马塔尔有感于自己的少女时代,遍访美国与中东地区,探秘不同国家、不同家庭的女孩闺房。起初,马塔尔用影像见证了自己十几岁大的女儿和她们的朋友。此后,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女孩都愿意展现自己的闺房,于是将拍摄范围扩展到了不认识的女孩。看到她们在闺房中的状态,不禁提醒我们十几岁是什么样子。
《查理叔叔》(Uncle Charlie,反差图片社Contrasto,49美元)
  很多摄影师都选择“宰熟”,将家人作为拍摄对象,且试图发现家人的精神疾病对于亲人生活的影响,美国摄影师马克·安思宁(Marc Asnin)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耗时30年,用影像勾勒出了被失业、贫穷、疾病、毒品所摧残的叔叔查理。画册在呈现影像的同时,也通过文字梳理了叔叔的生活经历。同时,安思宁也关注了叔叔周围家人的变化。“
《存在》(Presence,克赫尔·施普林格出版社Kehrer Verlag,43.99美元)
  这是一本保证你找不到名人的名人肖像集。每张照片都隐藏着一位名人,但是我们却很难发现他们。加拿大籍摄影师克里斯·巴克(Chris Buck)的这个名人肖像系列持续拍摄了5年。他让名人隐藏在画面的某个角落,使他们不被观众所察觉,并以名人的名字为作品命名。巴克颠覆了以往的名人摄影理念,并借此“探索和嘲笑了名人观念及其文化表象”。此外,画册还特意加入了见证人所签署的证明材料,以此鉴证名人的存在。巴克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并且从事着令人惊讶的、创造性的有趣工作”。
 
《我的窗外》(Out My Window,动力室出版社powerHouse,50美元)
美国女摄影师吉儿·艾尔伯特·哈拉班(Gail Albert Halaban)喜欢透过窗户“窥视”邻居的生活,“专注于我们与邻居间不同的亲密关系”。此次她将其中的60幅“偷拍”成果汇集成册。乍听起来有些冒昧,其实是哈拉班邀请被摄者在屋里摆出某些姿势,然后从远处隔窗拍摄。在这个拍摄项目中,她通过“窗”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物象进行拍摄,展现纽约客们不同的生活状态,“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人与城市的距离,私有与外界的边际”。
《莱涅克·迪克斯特拉:回顾》(Rineke Dijkstra: A Retrospective,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Guggenheim/SFMOMA,55美元)
  该画册配合博物馆举行的影展,展示了荷兰女摄影师莱涅克·迪克斯特拉的影像世界。此次“回顾”主打她的成名作——“海滩肖像”(Beach Portraits)系列。用4×5大画幅捕捉各国海滩上的青少年,既捕捉到青春期脆弱敏感而又多变的特性,又再现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化价值。此外,画册也选录了迪克斯特拉的其他系列。在如今这个注重名人效应的时代,迪克斯特拉却乐于接触普通人,反对将拍摄工作变成“偷窥”。她志在营造天然的绘画质感,捕捉到人们转瞬即逝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