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知乎热门问答:知名摄影家何藩为摄影界带来哪些贡献及影响?

来源:知乎网 责编:盈任、Mingo鸣哥等 2016-06-27

近日,中国知名摄影师何藩的辞世引发了人们对他的缅怀以及对其摄影生涯和作品的探讨。最近本网编辑在知乎app的热门问答中读到了网友们对“何藩为摄影界带来哪些贡献及影响”这个问题不同角度的见解,遂节选“作者保留权利”的答案进行分享,并重温“一代大师”的作品。文字已酌情进行部分编辑,如需阅读原文,请点击: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679010


网友盈任问:知名摄影家何藩为摄影界带来哪些贡献及影响?


Mingo鸣哥 ,前香港记者 现互联网人
470 人赞同

谢 @盈任 邀。首先直接回答问题,何藩在摄影界的影响是什么?最大的影响,恐怕就是在中国摄影相对西方世界起步相对晚,且形态也未受到当时的东方艺术家青睐的情况下,在世界摄影史上为华人摄影师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他是一扇西方了解中国摄影、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窗口。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很多人以为何藩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因为他最知名的作品几乎只有一个主题——香港,但这身份却是一个误解。被誉为中国摄影界“一代宗师”的何藩,1931年出生于上海(wiki百科说是1937年,应是有误),那时的香港还是只有港岛才稍微繁华的大渔村,上海却早就是远东大都会。14岁生日父亲送他一台双反相机,开启了他的摄影之路,此后何藩与家人移居香港,那年是1949年。
 
随后,何藩利用照片记录五、六十年代的老香港街头写照。这也是为数不多中国人拍摄下来的香港百姓生活,成为当时社会百态的珍贵的真实记录。

1959年的作品《午后闲聊(Afternoon Chat)》就是典型的市井生活类摄影作品。何藩先生有很多作品都在香港的中环街市拍摄,当时整日带着Rolleiflex四处游荡,在中环、西环、上环、湾仔等步行所及之处拍了大量照片。

何藩十分了解香港,十分熟悉香港人的生活,他善于捕捉香港最具魅力的城市风貌,乐于展现香港的市井百态。巷弄里,老人正在烧饭,一个小贩牵着几只色彩鲜艳的气球经过;街市上,雾气与熟食的蒸气弥漫,卖土豆的小姑娘若有所思;阳台上,晾满了衣服,小孩和猫同时探出了头……
 
曾有记者问为何将镜头对准普通的香港人,何藩说,“我对他们充满关怀和同情,想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人如何为生活打拼。”




其中,1954年拍摄的《夜幕降临》是何藩先生最中意的作品(下图)。当时何藩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读书,读到庾信的《哀江南赋》深受感动,想通过一幅画面展示诗词中类似的情感。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日穷于纪,岁将复始。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夜幕降临》:

“我找到了这个地方,去过很多天。手推车,一个回家的男人;煌煌大厦,波涛拍岸,深处无声;低角度的光线……我的决定性时刻,简直太神奇了!这个情景至今还浮现在我眼前,尽管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了,”何藩曾这样说过。
 
除了香港的街景与人,作为“黑白摄影大师”,何藩最标志性的作品,多为利用几何图形与线条、光线、阴影的对比来营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靠近阴影》,1954年拍摄创作,何藩作品。画面中,香港铜锣湾英皇书院外的墙壁上三角形阴影割裂阴阳,一名女子低头立在角落。

何藩上世纪90年代移民美国,包括6月19日阖然离世也是在异国他乡,但是他的名气却早在美国声名远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何藩就在各种摄影比赛中斩获了二百多个奖项。从1958年至1965年,他曾连续8年赢得由美国摄影学会授予的“世界摄影十杰”荣衔。
 
如今,他的作品也获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包括香港M+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他也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及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

2012年,何藩回归香港的首展“昔日香港(Hong Kong Yesterday)”展出了一系列经典的黑白原作,当时也成为轰动全城的文化事件,我当时所在的香港分社的同事也都有机会见到了何藩先生。何藩先生凭借这些作品入选当年IPA(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最具影响力的亚洲摄影家”,是香港地区唯一的获选者,与荒木经惟和森山大道齐名。
 
大师已去,作品长存。最后留下大师的个人网站,此为致敬。
 
FAN HO - Home

编辑于知乎 2016-06-22


程新皓 ,做艺术的科学中年
109 人赞同

谢邀。首先对逝者表示哀悼。
 
很遗憾而直接的说,就其作品而言,何先生对“摄影界”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何先生的照片强调光影和构成,最终达到一种视觉的直观之美。这种路数是画意摄影的套路,画意摄影在回应的是精确和客观的摄影何以成为艺术的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现在早已不再成其为问题。更进一步说,早期进行画意摄影实践的斯蒂格利茨和斯泰肯等人也意识到画意摄影无法真正回应这个问题,所以转向了对摄影媒介本身的探索,以摄影分离派的身份开始了作为现代主义的摄影实践。而此时,画意摄影已不再是一种具有问题意识的存在,而是以某种被构建的视觉陈规进入了大众的欣赏之中,简言之,就是成为了沙龙摄影。这种丢掉了问题意识的风格性的构建,也就是格林伯格在先锋与刻奇一文中所谓之刻奇。此时,在这种已经死亡的躯体上做得再好,都已经不再有什么真正的意义。而这也就是何先生在50年代之后的实践中所做的事情。他能言之为贡献的,说到顶,也就是mingo答案中所说的,让华人的摄影实践进入了美国的沙龙之中。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可惜的是,何先生在做的,是他上几代人就已经发现的死路。这个是最令人遗憾的。当然,他在电影领域所做的实践,我并不熟悉,所以在此也就无法评论。以上的讨论,仅仅针对他在摄影领域的实践而言。
 
=====================私货分割线=====================
 
那么,接下来借题发挥一下。很多年代注定了无法出现真正的大师,因为在这些年代里,某种艺术的技术和观念层面的问题还没有被解决的基础。比如在巴赫之后的音乐,三十年的时间,整整一代人在做的都是技术层面的铺路工作,直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出现,才真正解决了主调音乐面临的整体性缺失的问题,也由此开创了现在所谓的古典风格。而他们之前的一代人,便只能成为铺路者,为三位大师的出现扫清障碍。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时代的局限。然而,毕竟他们还是在这里或者那里,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打着基础。真正让人遗憾的是那些在问题之外的实践者,那些重复着成规的人。他们在这些死去的驱壳中走得再远,都不再有意义,除非在此之上引入了新的问题,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作者编辑于知乎 2016-06-22

大momo ,武汉摄影人
13 人赞同

鲁迅先生有句话经常被引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很显然,当你把目光放远至全世界,任何文化都与众不同,但除了宗教任何文化都难独当一面,因此任何文化也都由其独立性而熠熠生辉。艺术如此,摄影也是如此。
 
在这个关于何藩先生在世界摄影史的影响问题内,何藩比不赢朗静山,因为朗老是画意摄影的鼻祖,在中国摄影萌芽阶段不仅办展还开班授课,影响深远;也比不过吴印咸,吴老从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一直活跃,从拍纪实风景到电影,还记录了建国前后许多珍贵史料。
 
何藩先生的摄影立足于香港,正因为专注港人的生活,香港的风貌,将摄影与香港紧紧联系在一起,何藩先生同样也赢得了世界的关注。
 
关于如何评价何藩先生的影响,以我们的知识和阅历,肯定是不足的。下面引用同样具有香港精神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蔡澜先生对何藩的评价,最为中肯合适。
 
   有些老友,忽然间想起,特别思念过往相处的一段时光。何藩,你好吗?
 
   让我洗刷记忆吧,何藩是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在国际摄影中连续得奖二百六十七次的人,曾被选为博学会士及世界十杰多回,曾著有《街头摄影丛谈》及《现代摄影欣赏》诸书。
 
    当年,阳光射成线条的香港石板街,菜市,食肆,皆为他的题材。虽然以后的摄影家们笑称,这类图片皆为“泥中木舟”的样板,但当年不少游客,都被何藩的黑白照吸引而来,旅游局应发一个奖给他。
 
    硬照摄影师总有一个当电影导演的梦,何藩不例外,70年拍摄实验电影《离》,获英国宾巴利国际影展最佳电影。
 
    之前,已加入影坛,当时最大的电影公司有邵氏和电懋,他进了前者,在《燕子盗》一片当场记,影棚的人看他长得白白净净,做演员好过,就叫他扮饰妖怪都想吃的唐僧,最为适宜,一共拍了《西游记》、《铁扇公主》和《盘丝洞》数片。
 
    还是想当导演,演七二年首部作品《血爱》之后,以执导唯美派电影及文艺片见称。
 
    何藩每次见人,脸上都充满阳光式的微笑,和他一块谈题材,表情即刻严肃,皱起八字眉,用手比划,像是一幅幅的构图和画面已在他心中出现,非常好玩。
 
    也从来没见过脾气那么好的导演,他从不发火,温温吞吞,公司给什么拍什么,一到了现场,他就活着。
 
    有多少钱制作他都能接受,他以外国人说的“鞋带一般的预算”,在七五年拍了一部叫《长发姑娘》的戏,赚个满钵。
 
    所用的主角丹娜,是一位面貌平庸的女子,但何藩在造型上有他的一套,叫丹娜把皮肤晒为黝黑,加一个爆炸型的发式,与清汤挂面的长发印象完全相反。她又能脱,实在引死不少年轻影迷。
 
    何藩已移民外国,听说子孙成群,不知近况如何,甚思念。
 
                                                                                                     ——蔡澜
 
香港应该庆幸有何藩,何藩在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用图片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港口的风貌;华人摄影也应该庆幸有何藩,从事电影行业的他在构图光影和故事性上可谓标杆。
 
不贴图,以后有何藩先生的影展,一定要去看一看。

作者编辑于知乎 2016-06-22

一只堃 ,一只新闻摄影留学生

他的作品对我影响挺大的。
 
何藩先生走好。

作者发布于知乎 2016-06-23

何小龙 ,场记
1 人赞同

摄影在我看来就是构图和光线,何老是能将两者用到极致的人...

作者发布于知乎 2016-06-22


特别声明:本文为非商业用途的节选转载,如需再次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以上评论仅供交流参考,并不代表本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