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聚焦

迸发思想火花 共推百年摄影|第三届国际摄影研讨会在丽水举行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朴新成 张双双 责编:张双双 2019-11-14

7G9A1048.jpg

研讨会现场

11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19丽水摄影节”的重头戏之一——国际摄影研讨会在丽水举行。研讨会以搭建一个开放共享、交流互鉴的国际性学术平台为宗旨,邀请到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就各自的影像研究和实践项目,以“摄影术诞生180年以来的技术变革和艺术语境变迁”为主题,包括“传统摄影材料技术研究拓展”、“科技手段在当代影像中的应用”、“摄影媒材与艺术表现”、“摄影术对西方艺术史的拓展”“摄影术与文化属性”5个分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旨在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年,促进中外摄影学术交流与进步。

7G9A1088.jpg

郑更生致辞

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和中共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淑女分别致辞。中国摄协副主席杨越峦、顾问王悦等出席研讨会,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主持研讨会。

郑更生在致辞中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摄影术诞生180周年。在摄影的新时代,面对新技术、新影像、新观念,我们需要有新的阐释、新的理论。在这个自由探讨的平台上,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以独到观察与见解、感悟与实践,畅谈自己的观点。希望通过这种交流互鉴,激发新观点,拓展新视野,有效推动中国摄影理论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构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高度国际化的摄影理论体系,共同为世界摄影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努力。

7G9A1061.JPG

任淑女致辞

任淑女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摄影技术变革、艺术语境变迁,摄影艺术的审美、教育、产业功能不断提升拓展,影响并改变了世界。她相信,本次研讨会的学术研究成果必将能够引领中国摄影理论乃至世界摄影的潮流,必将转化为推动丽水摄影产业化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和智力支撑,必将成为丽水始终牢记并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精彩书写践行“两山”理念时代答卷的重要引擎。

7G9A1087.jpg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在国际摄影研讨会这个学术平台上,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独立的研究,也有精深的实践,有思想的碰撞,也有学术的交流,每一位与会嘉宾的发言,都对中国乃至世界摄影的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理论思考。

7G9A1120.JPG

克里斯蒂娜·安德森发言

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摄影系教授克里斯蒂娜·安德森结合自己与学生的摄影实践,以《融合:化学与艺术的碰撞》为题,阐述了各种化学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作过程。她分享了一些美国的摄影技术,并提到,摄影技术从诞辰之日起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是数码技术的流行,但实际上在数码技术变得流行之前,摄影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是越来越多。现在,很多摄影流派开始逐步放弃暗房,但她所在的这个流派还是执着于暗房与半暗房的这种封印方法,更多的是用手工制作影像。在发言中,她分享自己教学的一些摄影或冲印的技术,以及她和她的同学一起创作的摄影作品。

7G9A1141.JPG

伊丽莎白·欧帕莱尼克发言

美国摄影家伊丽莎白·欧帕莱尼克重点讲述了明胶蚀刻工艺的历史沿革和创作过程,还与大家分享了让-皮埃尔·萨德雷夫妇和曼·雷等摄影家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贡献。她从1983年开始探索各种形式的明胶蚀刻工艺,发言中,她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些照片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视频演示了明胶银盐当中放入明胶蚀刻溶液后的变化过程,通过轻轻地摇晃,在热水中巧妙的处理或小心的接触,她选择保留层叠的乳剂层,这增加了作品的层次。她说,原作是一幅三维的作品,是个人创作和耐心付出的过程。“在明胶时刻工艺中你有可能……”让.比埃尔.萨德雷再和她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到。而她说,“我的心一直在工艺上,我们要花时间去创造,而时间也会尊重我们的作品。”

7G9A1191.JPG

山姆·王发言

美国克莱姆森大学艺术教授山姆·王提出,现在的拍照设备已经是最精密、最复杂的工具了,我们要明智地、智慧地使用它们,在各种工艺和技术发展的今天,什么是真实的摄影。他说,180年前,摄影技术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发现,那个时候,还有这样的故事,人们手里拿照片去外面看墙上砖的数量和照片里是不是一致的,看这个照片是不是真正正确的把它记录下来。180年,听上去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人类发展历史也不是很长。而现在很难想象生活中没有摄影。20世纪60年代,摄影技术在高等教育学府中开始被引入,摄影技术迎来了一个对它的重新审视。后来,摄影经历数字摄影的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提到,现在,摄影有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对影像或者说图像做各种各样的扭曲,但需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要清楚的知道,真实是什么样这不仅是用这个媒介,表达已知的所了解的所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表达所发现的真实和所发现的美。他提议用两个术语来表达我们所说的这个摄影,一个是摄影,一个是图片表达,摄影是外部的,表现周围是怎样的世界。图片表达更多的是向内的,呈现内心中理解的事物,两个东西是独立的不能相互替代。

7G9A1224.JPG

艾丽·杨发言

澳大利亚金街工作坊创始人艾丽·杨在谈到“摄影和摄影师在今天的变化”时表示,如今我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就像塔尔博特在墙上进行展览一样。不管你使用的是iPhone手机还是20×24英寸的专业相机,拍摄的复杂程度和时间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拍摄的过程和手工制作照片的过程当中这种激情是不变的。她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每天能以自己热爱的事情为工作。她提到,当下,发达国家大多数人都拥有一定形式和形状的相机,现在图像采集技术发展令人感到震惊,她引用1894年的一句话“要学会正确地使用摄影这一手段用来更好地进行学习研究和思考”,这句话在今天依然适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设备、应用品、纸张、化学品等都在发生变化,自动化的工艺取代了手工工艺,手工摄影师寻找一种完美的相纸在不断地尝试测试,而摄影和摄影师在今天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呢?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摄影师在当今世界社会中依然很难被大家广泛地接受,但依然在艺术摄影工艺中获得巨大的乐趣,这是一种磨砺。所以从1839年到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她跟大家分享了塔尔博特的话,这句话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能使这些自然图像持久地印在纸上,那将是多么迷人啊。为什么不可能呢?我问自己。”—威廉·亨利·福克斯

7G9A1279.JPG

布莱恩·格里芬发言

来自英国的布莱恩·格里芬针对摄影技术的变迁,结合自己47年从业经历及其作品,从多重曝光、创意装置的制作等方面讲述了自己在模拟成像时代和数码时代的不断探索。他说,在他成为摄影师初期时,就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能够呈现用人眼看不到的东西,于是,他把摄像头朝向了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的东西,如岩石、悬崖、大的石头等。由于他对数学非常敏感,当看到胶片就知道它的厚度或者高度是多少,并对它进行精准的多层曝光。在前些年,由于没有计算机,也有photoshop等技术,一切都是由照相机所拍摄和呈现的,一些摄影创意技术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发言中,他重点分享了三幅主要代表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多重曝光的技术实现方式方法。他也坦言,现在的数码时代,自己也会使用数码相机,但是也不放弃传统的摄影技术,数字化使他改变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7G9A1318.JPG

鲁克斯·詹森发言

第三次来到丽水的美国《镜头》杂志创办人布鲁克斯·詹森发言的题目颇有新意——《我要责怪斯蒂格里茨》。他谈到,摄影技术的引入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巨大,对人类历史来讲也是如此。但是在早期的时候,人们就一直在质疑:摄影是否是艺术的媒介?引用维基百科中的一段话“在20世纪初,摄影在美术界的地位仍然非常不稳定,尽管在欧洲和美国当时有大量的摄影展但是所有展览均由画家和雕塑家评判。”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斯蒂格里茨决定给摄影正名。1905年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在纽约第五大道曼哈顿市中心创办291画廊,希望在一个画廊里同时展出摄影和绘画,以此促进摄影和绘画是平等的概念,并希望通过这些比较来使得摄影成为和绘画一样受人尊敬,建立摄影师的声誉。詹森认为摄影和绘画的比较,让摄影走向一条至今都没有恢复的道路。这种道路需要修正,因为摄影无限的可复制性和创意性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应该发挥摄影优势,在数字时代走出属于摄影自己的道路。

7G9A1327.JPG

赛德·扎维德·卡兹发言

巴基斯坦摄影学会主席赛德·扎维德·卡兹介绍了1947—2019年巴基斯坦摄影的状况,他说,起初巴基斯坦的摄影师们喜欢拍摄黎明和黄昏,以及乡村场景中柔和的色调,还有妇女、儿童、四季等。在60年代初期,他们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样式,来做暗室的一些显影的工作,这种样式和传统样式并驾齐驱。90年代数码摄影技术兴起,影像主义思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很多传统摄影师认为他们时代已经过去,他们认为数码摄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和挑战。发言中他讲述了传统摄影时代的题材和风格与数码时代以后摄影时代的风格,提出了虽然摄影工艺技术在变化,但摄影本质是没有变化的。希望有更多巴基斯坦摄影师,能够记录该国的社会现实。

7G9A1352.JPG

克里斯多夫·洛维尼发言

法国摄影家、仰光摄影节创始人克里斯多夫·洛维尼把摄影当作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同时他也提出,摄影,缺乏学校的一些教育。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上大家进行自拍和美食分享,摄影已经成为一种语言很长时间了,但有的时候人们对摄影这种语言会失去控制。有40年摄影经历的他,早已经通过摄影的技术来表达他内心所想要表达的故事。他用摄影反映人生,记录人物,讲述故事。他既把摄影当成工作和谋生手段,更通过摄影关注环保与社会问题。发言中,他分享了一些他创作的作品,以及他所关注的几组关于缅甸摄影师的作品,通过摄影作品,影像传播的形式,呼吁人们对于边缘题材、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7G9A1392.JPG

克劳斯·梅兰廷发言

德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会长克劳斯·提出“摄影以后要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留给大家思考。梅兰廷主要做的是在全球商业界拍摄那些著名成功的人物,还有现当代的那些非常重要的人物。像企业家、名人、模特、政治家等,也包括音乐家、艺术家、演员等,也拍摄像风景,目的是展现人与环境的美,但不仅限于此。他的作品里,展线了人们是如何对待环境的。在过去的十年内,他致力于参加慈善项目,比如圣摩西儿童关爱中心等,并拍摄一些游民和难民的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的传播,呼吁社会的关注。他也坦言:“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拍摄以及与人打交道,让我可以理解这个社会最令人尊敬的事物,我也感谢我的工作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机会,摄影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记录真实,而且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热情所在。”现在,社交媒体兴起,也给摄影师带来挑战,他分析了手机摄影的利弊,并提出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既需要智能的技术,也需要智慧的思考。

7G9A1438.JPG

艾莉丝桑德拉·赛利宾发言

意大利摄影家协会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艾莉丝桑德拉·赛利宾认为摄影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作为艺术讲述历史和大事件,另一个是展现人们日常生活。人们热衷的自拍和拍美食就是摄影的第二个功能,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她从摄影的用途和营销,技术和使用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说,摄影是营销方面的非常强大的工具。在过去的6年当中,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使用摄影建立个人和公司的品牌,大量地参与摄影方面的展览等。赛利宾认为,人与人之间和媒体之间,摄影是唯一的一种国际性普遍适用的语言。摄影可以达到有效的沟通,连接人们的心灵。同时,她对关于怎样在网络上使用摄影这门语言,怎么样拍出好照片和摄影的重要意义等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应该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因为在当今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摄影来表达自己。

7G9A1454.JPG

布莱恩·史密斯发言

加拿大专业摄影师协会英属哥伦比亚省区域主席布莱恩·史密斯分享了加拿大西海岸艺术家拍摄的一些作品,并用资料和图片回顾了摄影的发展变化,他以摄影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为线索,分析摄影发展的变迁史。第一个事件是1839年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诞生,第二个事件是1888年世界上第一台柯达相机投入市场,第三个事件是1935年美国柯达公司推出彩色胶卷。第四个事件20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的发明使摄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数码相机推出了不久之后,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如iPhone、3G引发了摄影的另一场革命,智能手机对于数码相机起到了非常大的替代作用,一些类型的摄影被取代,到今天的5G时代,摄影未来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多。他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专业摄影师仍然有独特的价值,摄影师一定要适应历史变革,以开放的心态、精进的技术来应对这一变化。

7G9A1507.JPG

若尔特·欧拉夫·萨莫迪发言

匈牙利摄影家协会主席若尔特·欧拉夫·萨莫迪关注的是艺术成像,也就是创作性的摄影,他提到,近20年中,摄影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他谈到了关于摄影创作者的分类,他认为第一种类型的创作者是导演型的,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构想,呈现虚拟的图像或者是角色;第二种是接收型的摄影师,通过观察记录现实的细节,也称纪实摄影,这也是他比较喜欢一种的方式,将看到什么观查的、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他建议,一方面在摄影过程中要采用新的技术,一方面要保留摄影的乐趣,凸显现实中所观察到的细节。因为摄影最大的力量在于捕捉现实的能力,创作者通过视觉和摄影的语言来传达信息。在数码时代,摄影人依旧要保持摄影的初心,学习运用传统的原则,同时对技术要适当的应用,才能做的更好。

7G9A1508.JPG

魏翔发言

同样来自匈牙利的魏翔既是一名油画家,也是一名摄影家,还是致力于推动中外交流合作的使者,尤其关注中国摄影家与欧洲同行之间细微的差别。他注意到,欧洲摄影家少有人会拍同一个题材,很少围拍和摆拍,而是以独特性取胜。同时,他也谈到摄影和绘画之间的区别,油画专业的他又爱好摄影,早期的油画学习,使他对构图、曝光、画面感、色彩、主题等比较了解,在后期的摄影的创作过程中,也在寻求摄影与油画的关系,在摄影作品中追求油画的画面感。分享之余,他也提出一个思考,在人人都是摄影家的时代,怎么样让专业的摄影作品从自媒体摄影作品脱离出来?他认为,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方向,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7G9A1536.JPG

吴健发言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健供职于敦煌研究院,在敦煌莫高窟从事摄影,研究和数字化工作近39年,担任着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他从自己的工作实践出发,以《文化遗产的影像保护与呈现》为题,讲述了影像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做的成功探索。丝绸之路是中西方文化交汇与碰撞最为重要的古道之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的重要枢纽,人们通过丝绸之路展开了东西方之间持续而广泛的商贸、宗教、科技、文化等交流活动,在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他带着手中的相机,多次走过丝绸之路,把摄影艺术通过这样的一些客观的方式,把摄影艺术和国际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记录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同时,他也谈到摄影与文化遗产的关联,阐述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必要性,分享了基于摄影技术,文化遗产多元化的呈现。他认为,摄影技术与艺术独特造型手段为构建可视化的“影像丝路”体系创造了无限可能。在一带一路的大倡议的背景下,在世界文化多元化沟通和交流更加频繁的今天,愿摄影发挥它的更大作用。

7G9A1540.JPG

曾汉超发言

澳大利亚数码摄影协会会长曾汉超讨论的主题是《摄影的文化属性及其时代价值》。他从代表东西方两位风光摄影大师的作品形成风格谈起代表东方画意摄影之父的郎静山(1892-1995) 西方风光摄影的安塞尔·亚当斯 Ansel Adams(1902-1984)同样是山水风光题材,郎静山的作品中反映的是东方世界一端不同的文化景观,渗透着中国文化,历史和哲学气息,沿袭中国传统文化天一合一的理念这一时代价值。亚当斯的作品正如他本人在1931年的日记里写道:“一种视觉的醒悟,就像是一次宣告我突然间发现了摄影可以成为一种极具说服力的纯净的艺术样式”能够激发起爱国主义情绪这一时代价值。他谈到,文化属性是体现国民长期受到一种国家体制和教育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而形成一种常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民族性格的体现。无论用东方视角解读亚当斯,或者用西方视角解读郎静山都会从其作品的画面中本能地触景生情,传情达意而引发共鸣他认为,摄影家的感情是摄影创作的灵魂摄影创作过程是摄影者与大自然景观的心灵交流与人和社会的心灵交流。此时与眼前所面对的客观影像相比,摄影者所融入的主观情感色彩往往更加耐人寻味。当一位摄影人的摄影技巧能够足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应该抓住机会为社会留下一些令人思考和值得记忆的作品,特别是具有文化属性的题材,因为思想是摄影人立足的尊严,只有思想深刻,作品才有厚重的内涵,才能经得起考验。

7G9A1577.JPG

杨越峦作总结发言

杨越峦在总结发言中指出,180年的历史长河中,摄影术把人类带进一个精彩而又神圣的世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摄影的发展,甚至让我们的生活与影像须臾不可分割,摄影的普及也让我们进入了全民影像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摄影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影像在推动世界文明进程、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更加突出。作为摄影人,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观念,在人工智能时代积极推进摄影艺术的探索和发展;要坚守情操,向消费者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要提高品位,创作质量较高的影像作品;要交流合作,共创摄影发展的辉煌时代。

7G9A1366.JPG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7G9A0971.jpg

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