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第六届上海影像艺术博览会:深耕国内收藏市场 持续拓展影像边界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李晶晶 责编:张双双 2019-10-10

编者按:据报道,今年3月8日发布的巴塞尔艺术展环球艺术市场报告中显示,全球艺术市场连续两年呈现正增长。2018年全球艺术市场销售总额以674亿美元达到十年来的次高,作为全球艺术市场的核心,2018年的艺博会销售总额估计达165亿美元,年比增长6%。艺博会所占全球经销商销售额从2010年的不到30%,到2018年增长至46%,年比增长稳定。在这一大背景下,已连续举办6年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 Shanghai),作为亚太地区影响力卓著的影像艺术平台,作为中国大陆最为国际化、参与国际影像市场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已妥妥打牢地基,固定每年9月开启门户,打造上海全城影像盛事。国内外画廊和大小藏家如约而至,共同赏鉴中国影像收藏市场这块蛋糕。

640.webp.jpg

一年一度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于2019年9月19日至22日第六次回归上海展览中心。来自亚、欧、北美地区和国内的逾50家画廊、200 位艺术家的千余件摄影、移动影像、录像、装置、表演艺术和混合媒体佳作,集纳成历年来备受好评的七大公众版块,以“在场”、“洞见”、“收藏家特展”、“连接”、“焦点”、“曝光奖”和“对话”系列讲座的形式,为亚太藏家、国内外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奉上属于多元化数字新时代的饕餮之宴,提供欣赏和发现影像艺术的最佳体验。令人特别突出的感受是,本届展览依然秉承且更加看重“持续推动和拓展摄影媒介的边界”这一办展宗旨,聚焦国际摄影和影像艺术的最前沿,致力于不断重新定义和激活摄影这种丰富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媒介,更多呈现对影像艺术实验性特质的探索和强调。
经典难再续 新兴唱主角

640.webp (1).jpg

 “更好看了”是本届艺博会给大多数人留下的视觉印象。从画廊阵容到特别策展版块,从公众项目到全新委约作品,均可看到其从各个层面鼓励摄影新技术和新实践,体现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即时响应。而从另一角度看,也自然顺应了影像市场的发展潮流和大众以及新兴藏家口味。参展画廊分布在核心和平台两大版块,前者汇集了专注于现当代摄影的国际顶尖画廊,后者则是新兴艺术家和国内画廊的重要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行为艺术之母”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首次在中国内地重现其传奇作品——1988年的《情人•长城》的动态录影片段及静态图像加手绘创作,令人得以近距离一睹其作品风貌。

640.webp (2).jpg

玛丽娜.阿布莫维奇《情人》 1988


教科书级别的艺术大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爱德华.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曼.雷、伊莫金.坎宁安、恩斯特.哈斯、欧文.佩恩、南戈尔.丁、维利.罗尼以及盖.伯丁、卢克.福诺尔、杰瑞.尤斯曼、纳达夫.坎德、埃利克.索斯、荒木经惟等,依然面目可亲,但与往届相比经典作品分布零星。其中,本届展会终于一见薇薇安.迈尔的作品,彩色、黑白各8幅,价格每张3300-7700美元不等;而国内摄影大师郎静山作品,则只有6幅原作低调现身,且大部分都是非卖品,一幅拍于1939年的“湖滨秋色”标价175000元人民币。

640.webp (3).jpg

罗伯特 .梅普尔索普花卉作品 1978

640.webp (4).jpg

欧文.佩恩作品 《Ripe Cheese》 1992

640.webp (5).jpg

薇薇安.迈安作品  1956

640.webp (6).jpg

郎静山 《湖滨秋色》1939

活跃的当代艺术新星开始在本届艺博会上打榜:纽约的28岁年轻艺术家本.赞克堪称网红摄影师,他用超现实手法创作的极具想象力的作品一进入大众视野就一炮而红;获得本届展会全新奖项“曝光奖”的诺艾米.古达尔,将装置和摄影结合形成舞台布景效果,挑战着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界限;擅长分层摄影技术的荷兰摄影师鲍丝.米优斯自上届带来两张致敬常玉的花卉之作倍受追捧,本届一口气带来他新创作的8张致敬之作;女摄影家朱莉•科伯恩收集陶艺雕塑、绘画、照片、印刷品和书籍,经常在老照片和印刷图像上刺绣,挑战事物在视觉上被观看和消化的方式……此外,资深当代艺术家张大力很早就在绘画、行为、摄影、雕塑、装置等形式中不断切换,《第二历史》的创作令他为摄影界熟知。此次展出的却是他的大幅宣纸蓝晒,作品一下子柔和了,形式感也是十分打眼。正在耶鲁留学的陈荣辉不同系列作品《modern shanghai》、《空城计》等分别在越众、三影堂+3和台湾绝版影像馆以及哈内姆勒艺术纸展位展出,成为曝光率最高的国内摄影师。而已经在国际上渐有一席之地的国内年轻艺术家陆扬、曹婓、行为艺术家厉槟源等也以视频和图片形式齐聚本届展会,更加重了前沿影像艺术气息。

画廊主打亮点 聚焦各有侧重

今年的重量级画廊略有减少,几家往年参加的画廊难觅身影,但也有苏黎世当代艺术画廊等首次加入。该画廊带来的艺术家Nick Knight的时尚摄影师作品《Sander》为展位最高价,价值31万元。奥地利最大的专注摄影的专业画廊利东画廊,拥有数逾12万的收藏照片和多套极为罕见的整组作品原件。此次带来3张3*4英寸拍摄于1844-1845年珍稀银版老照片,包括世界上现知最早的一张上海照片,呈现了上海茶园的面貌。这套作品首次公开亮相,或将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的重大新发现。希帕画廊主打国际摄影大师威廉.艾格斯顿、戴安.阿勃丝、辛迪.舍曼,精益求精、一人一张,其中戴安.阿勃丝摄于1969年的《无题》要价80万美元,成为全场最贵作品。而一组典藏级国际影星奥黛丽.赫本灯箱影像,则是为纪念其诞辰90周年精心挑选。弗劳尔斯画廊继续带来纳达夫.坎德和沈玮的新作品。香格纳画廊则以本土成熟的年轻艺术家陈维、蒋鹏奕为主,陈维的《Goodbye》以风格如一的搭建舞台装置来拍摄,更为成熟耐看;蒋鹏奕的系列作品《预见》以8*10宝丽来等多种影像形式呈现,两人标价都是10多万元。狮语画廊蔡东东的影像装置个展《一百年》,去年就是艺博会重点项目,今年以“三道门“形式继续发力,呈现一百年内中国人的肖像变化,时间跨度为1910-2010,每道门呈现780张一寸黑白照片,以直观反映中国人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改变,报以58万元人民币。

640.webp (7).jpg

蔡东东的个人项目《一百年》

连续5届参展,一直以国内传统纪实为主打的全视影像画廊今年焕然一新,不仅一下子扩大到3个展位面积,而且一改传统样貌,主推李刚的抽象 “马”和李英杰的虚幻“太极”,整体作品更重装饰性和艺术感,多年的参展经验,显然已经对市场需求熟稔于心,调整了销售策略。see+画廊除了继续带来森山大道、特别展出须田一政生前拍摄的最后一幅照片,还有黄晓亮、卢彥鹏、骆丹、严明等成熟艺术家作品,一直主推的卡别耶拉•莫拉维茨(Gabriela Morawetz)也是连续几届参展,时隔一年,又携新作亮相,给人一种创造力永不枯竭之感。2017年新晋成立的观看艺术画廊是首次参展,一口气带来李止、颜劲松、张兰坡、周仰等多位国内呈上升态势的艺术家。颜劲松的作品既大理国际影会大卖后,依然在上海出手最快。德玉堂画廊除了大力提携新人郭国柱,一如既往带来了杨泳梁的4K视频山水新作《归程》;时光空间画廊继续带来伊娃•鲁宾斯坦黑白摄影经典作品,同时展出的一张爱德华.韦斯顿作品报价210万元;来自深圳的越众历史影像馆和九月画廊也是首次参展。越众以两位纪实摄影代表人物为主打,侯登科的作品均为摄影家付羽手工制作的明胶银盐照片,装裱工艺按博物馆收藏级别制作;刘博智记录了10年古巴华人,大幅肖像照气质非常吸引人,令人震撼。九月画廊胡国庆的时尚摄影作品《影》开展首日就颇具人气,完全没有初次试水之感。色影无忌年度特展再度回归,还是王宁德的个展模式,继前两届颇为亮眼的《有形之光》后,继续其对“光”的追问,以《负光》为题,展出最新创作的“无限填充”和“反转”两个系列共20件作品,显示出他对“何为摄影”这一问题在本体维度上的反复挖掘,如何把摄影转换成为一种基于摄影学研究的当代艺术,他的作品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640.webp (8).jpg

须田一政生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

多场对谈交锋 展场内外双修

由艺术界专家领衔,并与现场观众互动探讨的多场对谈和活动项目是历届艺博会不能错过的学习交流良机,这也是艺博会一直倡导公共教育、培育影像市场的一大体现。展售之余,让人更深入地探寻和发展当地与国际的艺术影像市场,并推广亚太地区的艺术家和其作品是其目的所在。“对话”版块集纳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拍卖市场、画廊、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媒体等各方面从业者和意见领袖,从影像与科技发展的关系讨论技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分享收藏历程,审视收藏是如何从私人转向公众的;洞见与身份相关的景观;从女性的角度探讨时尚摄影艺术;探讨新时代影像艺术与自拍;分享互联网对于影像艺术创作的影响;对谈科技的运用以及现实、非现实;以及中国的影像博物馆掌门人一起坐论为摄影媒介创建空间的重要性,分享开拓市场的方法。

除了上海展览中心内连轴举办的系列对话讲座,艺博会期间,线下多场同城讲座也在上海遍地开花。有从蔡东东作品出发的有关《摄影、记忆与性别》的探讨;旅美艺术家沈玮和廖逸君通过各自创作《几乎赤裸》和《实验性关系》对《亲密角色》生发出的对谈;台湾摄影师冯君蓝不仅带来2019年新作,还以《和光同尘》为主题进行分享,他拍摄的《微尘圣像》、《骨中骨》都在艺博会上展售很好;艺术家刘博智的《古巴唐人》,讲述作品中所涉及的中华文化的身份认同;与性别摄影师托马斯对谈媒体中的男女形象:《如何打破性别成见》;还有著名影像译者黄亚纪分享《通往顶级藏家的摄影作品》,谈如何借由摄影成为慧眼独具的收藏家;策展人施瀚涛与日本艺术家奥诺黛拉.有机和阿琦.路迷夫妇对于《当代摄影与城市》的思考;结合《消失的技法》展览以及让.鲍德里亚论摄影的名作《为何一切尚未消失?》从作品和理论出发展开的摄影哲学思考……

作为第六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官方平行展区——“ZiWU誌屋影像周”集一系列展览、对话、专场艺术体验为一体,视觉盛宴之外,也以当今影像文化及产业作为出发点,开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影像论坛邀请到国际影像艺术界的专家,梳理影像收藏到美术馆机构的价值脉络,探讨《人人皆摄影的时代,摄影收藏价值何在?》;视觉文化论坛《制造⼤女主——视觉⽂化中的新女性形象》,探寻⼥性形象在影像文化中,其社会意识及视觉、心理之间意义的张力;会员专场艺术体验──“光影之外”, 邀请光社影像中心创始人王珺,主持《艺术沙龙──当代影像创作与收藏》。

除此之外,摄影书展和书籍签售也是艺博会一大看点。包括鲍丝.米优斯的《花卉作品世界摄影之旅》、郭盈光的《顺从的幸福》、Damien Dufresne的《不语》、荣荣的《荣荣的日记》、陈维的《正午俱乐部》以及各画廊自己的摄影出版物等等。作为国内自出版摄影书的佼佼者,假杂志图书馆成为本届艺博会的摄影书合作伙伴。不仅特别企划了专属展示空间,带来其所有出版及部分发行的出版物,还举办了郭盈光、赵谦、唐景峰、沈玮、王轶庶、拉黑等艺术家的系列签售活动。

数码化呈像 挑战是必然

在本次艺博会上,采取剪辑、拼接处理、手工刺绣、甚至分子建模3D成像的影像作品与往届相比增加不少。影像不再是用照相机一次拍摄的创作,数码化成像也不再是你肉眼看到的真实。有的作品远看真实不虚,近看全是像素颗粒构成;有的作品向宝丽来致敬,挑战即时摄影成像功能,从远处看是一张失焦照片,实际却是绘在钢板上的画。摄影与绘画、雕塑、装置等其他艺术媒介相辅相成,影像的边界被不断打开和拓展。

“收藏家特展”版块从著名的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艺术收藏体系中精心挑选,集合中英两地艺术家,推出群展“高瞻远瞩”。从拥有抽象画质感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复合成像,到摄影灯箱另类美学,从基于史上首部全激光扫描技术电影的摄影静帧,到用针孔相机拍摄的概念作品,这些艺术家均联手创造了数字时代的风景,也体现了索尔福德大学艺术收藏的精神。再加上本届艺博会“连接”板块的重点:探索摄影与新科技之间的关系——影像媒介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如何利用新科技(VR、AI、社交媒介等)创作出带有不同思考、情绪和表达的作品。艺术家孙原&彭禹,用一种“虚假”的方式,向自己和观众提问对于“现实”的看法;美国艺术家Cory Arcangel以其风格独特的创作探讨过度消费图像的文化现象;“屏幕间”则利用社交网络举办“朋友圈摄影大赛”,表彰为屏幕作为媒介的社交而立的摄影及人才,进而探讨创作的想象力边界。

所有这些在一次展会上集纳起来,反复叠加、彼此唱和、挑战观看,无疑会给传统摄影者带来一定冲击,也确实引起某些疑惑:在影像市场大潮中,摄影人要如何坚守我们认为的纯粹的摄影和影像,如何让摄影继续其经典之路?与此同时,在展会之外,也正发生着对于“摄影终结了?社交媒体时代的摄影危机与挑战”的思考,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摄影只有远离所谓‘当代艺术’的范畴,甚至是剥下‘艺术’的外衣,才会重新焕发出原有的光芒。”

声明:本文图片来自“Photofairs Shanghai”。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