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亲历改革开放40年|跨越时空的彩照情缘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韩峻 责编:张双双 2018-09-21

摄影并文/韩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上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摄影是奢侈的,因为黑白胶片不仅价格较贵、不易保存,而且洗印工艺复杂。后期的创意、制作、放大、显影、冲洗、定影、烘干、上光全部为纯手工制作在洗印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洗印出来的同一幅作品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件件称得上“绝版”。从事摄影工作的人既要具备艺术家的天赋和悟性,又要具备工匠精益求精的韧劲,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因此,在当时,对学习摄影的人要求是非常高的。

我是生在兵团、长在兵团的第二代兵团人,从小就显示出对艺术的爱好和勤奋执著的秉性,最初喜欢摄影也是源于绘画。父母给予我大力支持,利用假期,千方百计地为我联系老师进行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美术作品《把青春献给新团场》入选农垦美术展览。同时摄影及暗室技能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父亲把购置日立牌电视机的钱,托人在上海买了国产经典海鸥4A相机送给我。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架相机,在当时同学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80年初,由于我具备良好的美术功底,对摄影技术有了初浅的了解,有幸被选中从事宣传工作。作为宣传员,在搞好会场布置、会标制作、橱窗展览、海报绘制的基础上,我开始接触新闻摄影。

当时,正赶上中国农垦摄影鼎盛时期,心中总是有一种拍摄的激情,有一种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和用照片记录兵团火热生活的责任感,在兵团这个的大熔炉中,我受到摄影前辈的言传身教,并在单位的安排下外出观摩学习。平日里,不论天寒地冻还是烈日酷暑,我常深入到田间地头追逐光影,捕捉一个个生动的镜头。回到暗室后,全身心投入制作,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废寝忘食,乐此不疲。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磨练,我的新闻摄影和照片洗印制作技巧也日渐成熟。我制作的幻灯色盲片曾参加农垦交流。

1980年9月,改革开放初期,市面上各种现代化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一天,我高中时期的一位同学将他亲戚从香港带来的一卷135彩色胶卷交给我,让我帮他拍摄全家福,出于职业习惯,我敏锐感觉到这卷胶卷非同一般。此前,我接触的不是公元牌黑白胶卷就是色盲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彩色胶卷,还是进口的“柯达”彩色胶卷。为了慎重起见,我反复阅读说明书,仔细斟酌,筹划如何将彩色胶卷发挥到极致,构思36张每张都拍些什么、如何拍,这是我摄影“生涯”中第一次遇到使用胶卷的难题。

那是,我真把彩色胶卷当成宝贝了,拿在手里一直舍不得用,为了不和其他摄影采访活动产生冲突,根据同学的拍摄要求,我专门制定出拍摄全家福的计划,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次照不完,就把胶卷从相机里退出来,下次拍时再装上。

终于,一个多月后,同学的全家福拍完了,还剩余2张胶片,同学说由我处理,我如获至宝,筹划拍摄一张彩色新闻片。当时各地集邮文化活动很盛行,我选好主题,按下了作为新闻片的第一卷彩色胶卷的快门,拍摄了这张《集邮从娃娃抓起》的新闻片。当时,国内有冲印彩色照片能力的寥寥无几,我同学又将拍摄完的彩色胶卷交给他的亲戚,由他的亲戚带回香港冲印。两个多月后,扩印的照片从香港寄来了,我看到自己拍摄的第一张彩色新闻图片,激动了好几天,由衷感受到彩色照片带来的视觉上的震撼。遗憾的是底片没有寄回来,于是这张彩色新闻片留作了我“永恒”的纪念。

作坊(2008年).JPG

作坊(2008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经历了黑白胶片、彩色胶片和数码时代,特别是数字技术打破了纸质的局限,突破了传统摄影方式,颠覆了人们对摄影的观念,为摄影人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摄影不再神秘和奢侈,每个人都成了操作自如的摄影师,让我们进入到更广阔的图像概念领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虽然工作多次变动,但对摄影艺术的追求没有放弃,摄影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让我有了美好的记忆。从1984年8月离开心爱的岗位,到2005年5月,我又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宣传岗位上,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随着时间推移,我不断积累素材,从追求沙龙向关注寻常生活和自然本真发展,将手中的相机对准兵团,通过细心的观察、心灵的感悟去发掘时代、社会、生活本质并捕捉有艺术价值的光影瞬间。反映兵团生态建设的作品《胡杨.水.生命》入选“中国第15届国际摄影展”,反映兵团关注教师民生的作品《工地画卷》入围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走进国家最高摄影艺术殿堂。组照《老军垦的“屯城戍边”梦》和《兵团摄影工作者,要立足兵团、担当的责任》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刊发后产生了社会影响。四十年来,多幅作品刊发在《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世界摄影》、《人文地理》杂志,十余幅作品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展。

胡杨情愫(2009年).JPG

胡杨情愫(2009年)

时间是一种充满魔力的尺度,标注时代的变迁,也丈量个人的足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经历了摄影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见证和记录了兵团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团场职工文化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也记录下自己成长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的足印。

用摄影记录时代变迁,远比我们听到的要直观、丰富、真切的多,摄影成了我的眼睛,闲暇时,翻看自己拍摄的跨越40年的彩色图片,勾起我对那段往事的回忆,那熟悉的环境和场景,一次次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看似自己不经意拍摄的照片,常常感动着我,让人割舍不断,永生难忘。也正是那些年扎实的摄影历练,为我今后的摄影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一个在兵团奉献过青春的摄影人,都不会忘记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那“第一张”或“第一次”。

 多彩塔里木(2010年).JPG

多彩塔里木(2010年)

暮色秋日(2011年).JPG

暮色秋日(2011年)

和谐美妙的音符(2015年).jpg

和谐美妙的音符(2015年)

期待(2018年).JPG

期待(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