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杨凯生大巴山、大凉山扶贫摄影纪实分享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九儿 2018-03-12

3月1日,“不易的前行——大巴山、大凉山扶贫摄影”分享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分享会的主讲嘉宾为中央国家机关摄影协会主席杨凯生。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波、副主席尹家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创客总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华融瑞通团委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员工等摄影爱好者近100人参加了分享会。

这几年来,杨凯生五进大巴山区,两进大凉山区,围绕扶贫、脱贫的情景拍摄了一些片子。此次的讲座内容基于他这几年对工商银行定点扶贫工作持续影像关注所积累的图片成果。自1995年起,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工商银行开始了在四川省的定点扶贫工作,到今年已经是23个年头。23年里,工商银行积极帮助当地改变贫困面貌,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变扶贫地区的面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讲座从“历史的遗留、自然的困厄;共同的努力、进步的印迹;不息的生机 腾昇的希望”等三个方面给与会观众分享了杨凯生近几年深入扶贫一线调研所积累的大巴山、大凉山扶贫摄影纪实图片,讲述了图片背后的意义和故事,这些图片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仍然存在的一些贫困现状,客观记录了工商银行23年坚守扶贫攻坚、探索扶贫开发新路的不懈努力。通过对某个人、某个家庭、某个学校这些年前后所拍摄照片的对比,展现了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欣喜的新发展、新变化。

在拍摄的过程中,杨凯生注意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摄影人不是仅仅要去表现山沟里的贫穷、落后和痛苦,更要反映那里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发展。要聚焦于贫困地区父老乡亲们的艰苦奋斗精神,要展现他们坚毅的目光和健康阳光的笑容。第二,作为反映扶贫内容的专题摄影,当然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希望人们看到这些片子能受到一些触动,能受到一些教育。同时也要努力把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融合起来,要注意遵循摄影自身的规律。

徐波在分享会后谈到,摄影的意义在于记录和传播,每一次看到这些扶贫摄影作品,在心灵上都是一种震动,一幅好的作品首先要打动人心,这些扶贫作品真实再现了工商银行作为一个大行的责任与担当。这次再次品读,近两年的扶贫摄影作品有了原貌与变化的对比,更好地体现了工商银行精准扶贫的成果。

凉山金阳县丙底洛村附近。80岁的阿古米老人,她对我们说:“不好看”。当把拍摄的片子回放给她看时,她笑了。

巴中通江县陈河乡陈家坝村小学。多少年来这条小河上没有桥,村里20多名学生上学、放学要靠父母接送。这所小学里的女教师李佐英从担任代课老师之后就承担起了背送孩子们过河的重任。一背就是将近20年。她每天在齐膝深的河水里要来回走四、五十趟。她背过的学生已难以计算。现在她自己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前几年,她在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活动中入选。

达州万源市茶垭乡老洼坪村。简文波是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她当年依靠工商银行的16万元贷款开始养牛。这是三年前工行扶贫干部万源市副市长仇川在帮助简文波喂牛。当时这位年轻的母亲独立在家照看两个孩子和近20头牛。

如今“简文波菜牛养殖场”已发展到40多头牛,还养了一批黑鸡。她的希望是工商银行给她的贷款期限能否稍微延长一点。“现在卖牛还贷款的话,赚得太少,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