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写在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六十周年之际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赵云 文并图 2017-12-19

国展从1957年举办至今,刚好60年。60年是一个甲子,在中国也叫一个轮回。国展的第一甲子已经结束,第二个甲子行将开启。令人欣喜的是第二个甲子迎来伟大的新时代,可以预言:在新的甲子中,国展的地位功能更加彰显,引领作用更加强势,优秀作品竞相绽放,艺术精英层出不穷,从而推进我国摄影事业更加繁荣,由摄影大国变为摄影强国。历史是一面镜子。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认为:一切当代史又很难跳出历史。唯有析透历史,汲取能量,才能把握大势,顺风行船,抒写新时代的伟大华章。

timg (1).jpg

 一.国展是呼之而出、充满生机的时代产物,它为共和国的建设发展、文化繁荣作出了独特贡献

2013020111523473195.jpg

1955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摄影艺术展览会,共展出291幅摄影作品。1957年9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摄影艺术选集》,这本选集选择了此次展览中的100幅摄影作品发表。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自身的生长规律,国展产生、发展的历程也不例外。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逐步恢复,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适应社会需要,1955年5月,中国美术协会联合了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人民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在北京举办了“摄影艺术展览会”,这其实就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影展。这次影展虽然由于作品的来源单一(仅为新闻单位的摄影记者,全国其他摄影人无缘参加),限制了展览规模、题材广度和艺术水平,但用办展的方式推动摄影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思想却因此更加深入人心。在1956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大会上,学会主席石少华提出:为繁荣我国的摄影艺术创作,今后要举办全国性、地方性、几个人联合的和个人等各种摄影展览会。1957年3月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会召开会议,决定当年举办首届国展,以后每年举办一届。会后,学会展览部就开始筹备第一届全国性的展览会,并于1957年12月1日至次年1月5日,在北京帅府园美术馆,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1957年12月1日在北京帅府园美术展览馆举办的首届国展

首届国展的成功举,极大地激发了办展热情,此后的几年每年办一次国展(1964年间隔一年),至1965年举办9届国展后,因爆发文化大革命中国摄影学会休会,此后7年的赛事没有再称国展;直到1973年,才成立"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国展得以恢复,1973年至1977年每年举办一次国展(其中前4年国展以年份代替,1982年将77年国展称之为第10届);1978年7月恢复中国摄影学会筹备组,1979年举办了第11届国展(亦为1982年确定的届别);从1982年举办第12届国展起,届别计法走入正常,改为两年一届,到今年已举办了26届国展,共展出逾万名(人次)作者的上万幅佳作。国展60年的历届入选的摄影作品成为影像经典、时代记忆,有力推动了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有关摄影的团体组织、办学机构、领军人才、摄影队伍、各类比赛和展览,不断发展壮大,达到空前水平。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国内各类摄影展赛逐渐兴起,它们借鉴国展举办的科学方法、成熟模式,出现了你追我赶,生机勃勃,佳作频出的良好局面。

二、国展举办的宝贵经验,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可靠的根基

包括首期国展在内的早期国展的成功经验,为后续国展的顺利举办提供了路子;60周年国展的持续举办,为全社会的摄影创作提供了直观具体的导向。回顾国展60年,以下经验弥足珍贵:

1.始终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时代特征,紧贴社会发展脉博,抓住当下热点事件,始终把镜头对准一线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士兵,体现了文艺为工农兵群众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艺术方针。比如,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国展,入选了许多城乡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大无畏奋斗精神。再如,第11届国展是改革开放后的首届国展,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优秀作品迸发出来,彰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时代新风。   每次国展之后,摄影学会领导、国内摄影界的专家级的人物,针对国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纷纷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见解,探讨问题,提出建议,对我国摄影应坚持的方向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2.始终围绕大事喜事办国展。国展从诞生那天开始,就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同频共振,用自身的影响力迎接喜事、营造氛围。1959年的第三届国展,本来是当年年底或1960年初举办的,但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用影像宣传十年来祖国的发展变化,把国展时间提前到了当年9月份,只给摄影者留出了200天的创作时间,但广大摄影人以“苦干200天,赶在十一前”的豪气创造了奇迹,使这届国展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影展。类似情况还有许多,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刚刚成立恢复的中国摄影学会,举全部力量,迅速筹备举办了一届规模盛大的喜迎国庆30周年的国展;今年的国展,恰逢党的十九大召开,又正值国展六十周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新的领导集体借九代会的东风,举办了有关国展的系列活动,继丽水首展后,12月下旬还将在北京举办纪念国展六十年的盛大展览。

3.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国展一开始就注重评选的公正性,由石少华主席亲自担纲评选工作,它的评审团队由石少华、吴印咸、吴寅伯、高帆、黄翔、张印泉、郑景康等10多名最富专业水准和行业美誉的专家组成。这样稳定的强大阵容,足以让国展处于龙头地位。特别是国展的评选过程和公正程度,  让每名参赛者心悦诚服。评选分为预选、初选、复选、总选4个阶段。在预选阶段,将所有投稿作品(均写有作品名称及编号),分为工业、农业、部队、生活、风景、人像、动物、静物等8个类别,摆放在长桌上,让评委逐张仔细浏览。 在初选阶段,采用实名投票方式,分赞成票和反对票两种,有6张以上赞成票的作品方能入选。 在复选阶段,采用投票的方式,再经过3轮评选,选出规定数量的入选作品。在总选阶段,对复选中3至5票落选的作品,以及复选中选出来的作品,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看看有无遗漏。在此基础上,评审团成员对所有入选的作品进行总评和研究讨论,确定最终入选作品。四个阶段环环相扣,越做越细,不让一幅好作品落选,也不让一幅差的作品入选,从而使国展入选作品堪称佳作,代表了当下的整体水平。

4.始终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心斗志。六十年国展是一部威武雄壮的新中国建设发展画卷,在摄影人中有着非常重的份量,每届国展都是对上届国展以来中国摄影创作水平的一次检阅。不管是否能够代表中国摄影的最高水平,但它毕竟集中反映了中国摄影发展某一个时期的状况。许多名片大作在国展中脱颖而出,成为摄影艺术的不朽之作。如石少华《跳板》、吕厚民《龙口夺粮》、侯波《毛主席与炼钢工人在一起》、袁毅平《东方红》、毕品福《开垦处女地》等作品,家喻户晓,熠熠发光,把展览的水平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次国展都会吸引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的观众前往观看,以第一届国展为例,仅12月8日一天,参观人数就达到5600多位,原定12月15日闭幕的国展,因参观者络绎不绝,加之外地摄影爱好者的强烈要求,不得不后延至1958年1月5日才勉强拉下了帷幕,展期长达36天,参观人数近3万人,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三、第二十六届国展的新风正气,为未来国展提供了更加规范具体的样板

2017年10月举办的第26届国展,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全国性大展,来稿人数、来稿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本届国展共收到来稿作品94273件(212065幅),经初评、终评、公示和核查鉴定等程序后,产生入选作品379件。为彰显全国影展的引领性,本届全国影展经中国文联相关部门同意还从379件入选作品中又选出了21件评委会推荐作品。从这次国展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看,达到了前所未有程度,对未来国展乃至摄影艺术的走向无疑起着重要的前瞻和引领作用。

评选程序更加规范苛刻。本次国展紧跟时代步代,作品的评选、核查、监督的力度前所未有。为了保证评委人选的科学公正,结合新当选的主席团和理事人员及专业类别设置等情况认真论证完善了专家评委库,所有评委均在中国文联监督下通过抽签产生,每个评委参与的评选类别,到现场后才临时分配,坚持新老评委搭配、各类专业互补。为了加大对评委评选过程的监督,进一步严格了评选纪律,所有评委签订履职承诺书;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文联纪检、评奖部门监审员、社会观察员,实施全流程、全场域监控,对所有评委手机等信息设备进行集中封存管理;拟入选作品产生后,又向社会进行公示,确保了整个评选工作在阳光下进行。特别是核查鉴定工作做得严密细致、科学扎实,不给一件问题作品放行,在公示的418件拟入选作品中,最终只有379件作品入选,有高达39件问题作品被淘汰,这是60年来极为罕见的。严格公正成为本届国展最鲜明的特色。多次担任国展影像鉴定专家的刘宽新说:"我看到26届国展吸取了过去的意见,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严格措施,严防非摄影因素影响国展评选的公正,这是协会的进步,新班子确实表现出敢作敢为的崭新姿态,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届国展设计了很多措施力戒营私舞弊,规定了严格的纪律,我们鉴定组签订了承诺书,犯了错要开除摄协会员的,看到协会新班子来真的维护公平,我们都很振奋"。 

舆论宣传的深度广度力度超越历史。26届国展之所以深入人心,在社会上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力,全过程的宣传报道功不可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各省市电视台、及各大媒体均对26届国展进行报道,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接受媒体采访,实事求是地介绍本次国展的导向和评选过程。同时,摄影家协会网和其他网络媒体也轮番推出栏目。"众说国展"这个栏目的持续推出,既让广大摄影人直接听到国展评委的理念和主张;又让大家分享部分评委会推荐作品荣誉获得者的创作过程和感受。《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大众摄影》等报刊杂志集中火力连续刊登、报道26届国展盛况、优秀作品,形成强大声势。继丽水首展后,还要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与时代同行—-全国摄影艺术展览60年精品回顾展"以及26届国展的北京展,必将再次掀起国展热潮。另外,自媒体的独特优势在本届国展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摄影家到普通摄影爱好者纷纷发表对国展的看法和不同意见,点击量成千上万。让人可喜的是:无论是建设性的意见,还是误解与批评,摄影家协会均采用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大家有话直说,这其实是本届国展另外一个值得点赞的"亮点",让中国摄影人看到了希望。

希望,昭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评选结果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摄影创作提供导航作用,全国影展也需要更多的参与和关注。笔者也提几条建议谨供参考,在参展对象上,建议采取推荐机制,让更多专业摄影师参与其中,期盼下届国展能看到更多的佳作,展示出能真正代表我国摄影水平的时代经典。在入选数量上,应针对投稿人数与投稿数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因严格核查导致淘汰作品增加等情况,应适当增加入选作品数量,以500幅为宜。在评选类别划分上,建议在现行分类基础上,再设置一个"专题类",可投稿30一50张组照,鼓励摄影人长期关注某一题材,埋头潜心创作,通过国展推出一批有时代价值的高水平的专题影像。在评选机制上,建议增加"评委荐选作品",档次等同入选作品,在入选作品产品后,再组织评委代表,打破作品类别界限,从纸质淘汰作品中进行遴选,数量不超过10件,目的是不让一件优秀作品被埋没。

全国影展的包容、开放性,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关注、参与,必将催生新的摄影理念和技法不断涌现。回顾国展60年,令人崇敬和自豪!昂首迈进新时代,展望国展下一个60年,令人期待和奋发。愿我们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成为新时代的见证者、纪录者,不断推动国展创造新的辉煌。

下为作者赵云第26届国展艺术类评委推荐作品《猛虎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