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摄影评论家陈晓琦、宋聚岭齐议申云峰《丝路影像·荒漠生灵》作品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陈晓琦、宋聚岭 责编:甄妮 2016-09-14

1473823582631707.jpg

《荒漠生灵》在郑州举办的第16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期间开幕

 最后的告别——读申云峰《荒漠生灵》

陈晓琦/文

原以为丝路影像可能会是沿途自然风光、名圣古迹和诸国风情的宏观展示,《荒漠生灵》很让我意外。申云峰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达里雅布依,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克里雅人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呈现出一个族群的生存与精神,一种沙漠的生态与文化。摄影家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视角,改变了我对由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的古丝绸之路摄影热的预判也增加了更多的期待。

达里雅布依的生态环境是非常严峻的,克里雅人的生活也非常的艰苦,但申云峰没有把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贫困作为主题,而把着眼点放在了精神的层面,他的影像让我们看到一个有秩序、有尊严,有信仰、有传承的族群,处处散发出美好的宁静、安详、温馨的生活气息,我们感到人与这片土地已经成为一体,一种融入血脉的东西飘然而出,似乎让我们明白,他们对这里的固守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精神的传承与坚持。申云峰的影像是抒情的,充满诗意,表达了他对克里雅人生活的欣赏与感动,也体现了他进入题材的视角和态度。

克里雅人的宁静安详是否应该被打扰的,这种独特的生活样态能否继续的存在,《荒漠生灵》再次引起我们心中的纠结。在迅速的建设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多样性将不复存在。不论把它看做社会进步还是“文化灾难”,这种趋势似乎不可逆转。克里雅人目前只有200多户1300多人,他们的孩子都被送到数百里外的县城去上学,集体搬迁的计划再次提上日程,申云峰镜头里诗意盎然的生活很快就将被黄沙掩埋,不着一痕……

《荒漠生灵》是一位摄影家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行将消失的克里雅人生活的影像记载,也是对这个沙漠乡村的最后告别。

1473822219861495.jpg

陈晓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会员,《中国摄影》特约评论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现任河南省职业摄影师协会主席。